前几天谈到山东的土话当中怎么样称呼饺子,许多朋友提到了不同的说法,大体总结一下,主要有三种,分别是箍扎(音)、扁食和包子,此外还有弯弯、橛子等叫法 。
根据这些网友所处的地域,粗略划分一下,鲁西北地区把饺子称为扁食,鲁西南地区称为包子,半岛地区称为箍扎 。当然这很不精确,姑且言之吧 。
今天我们重点来说一说这个“扁食” 。
【山东话中的扁食是什么 山东方言扁食是什么】

扁食这个名字,我们最早能在明代的文献中找到 。《金瓶梅》中,西门庆所在的山东省东平府清河县中,就有一条扁食巷 , 说明扁食的历史相当久远了 。
小说《醒世姻缘传》中,保留了明代山东的许多方言,书中的故事主要发生在武城县、绣江县和北京这几个地方 。其中武城县靠近河北,离北京也不远,至于绣江县 , 书中说是济南府的外县,离济南不远 。
书中第二十九回,形容洪水淹没了村庄,“那些人家浑如大锅里下扁食的一般” , 说明当时使用大锅来煮扁食,那肯定就是饺子或者馄饨了 。
第八十一回,狄希陈要到北京的察院去告状,一大早 , 岳母童奶奶和丫头调羹早早起来,“点上灯,调羹包的扁食,通开炉子,炖滚了水,等狄希陈梳洗完了才下 。”
从这段描述来看 , 她们包的应该就是水饺 。而扁食的叫法一直流传到今天 。
山东的西部与河北、河南相近,彼此交流,在语言上也有所表现 。而半岛地区,过去相对闭塞,在语言上有更多古老的元素存留下来 。具体表现在方言中,西部把饺子称为扁食,东部称为箍扎,是不是很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