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瓷在中国瓷器史上的地位如何

白釉青花一火成,花从釉里透分明 。可参造化先天妙,无极有来太极生 。”清代龚轼先生此言着实不虚 。青花瓷 无论从用料、纹饰、烧制时间还是制作工艺上都极为考究 , 所以青花瓷在古时的使用频率是相当高的 。平常人家中多将青花瓷用做容器,坚硬、耐磨且不易损坏 。而书香门第、官宦人家大多将青花瓷作为装饰品,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可谓各取所需 。
青花瓷又称白地 青花瓷器 ,英文名blue and white porcelain,它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 , 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 。釉下彩的一种 。钴料烧成后呈蓝色 , 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 。目前发现最早的青花瓷标本是唐代的(也有学者称唐青花并非青花瓷);成熟的青花瓷器出现在元代;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顶峰 。明清时期,还创烧了青花五彩、孔雀绿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红彩、黄地青花、哥釉青花等品种 。
【青花瓷在中国瓷器史上的地位如何】
不管是从造型还是从纹样来看,元至明初的青花瓷器都基本上呈现出与传统一脉相承的发展状态,是在前代瓷器生产的基础上,随着技术及工艺的创新、创烧条件的成熟,形成的新的“统领”中国瓷器发展的一种独特品种 。但是,青花瓷器纹饰布局纷繁,造型厚重健硕 , 国内发现的数量远远少于国外,这些又怎么解释呢?国内外学者根据元代和明初时期的情况作了许多论证,因此有了关于青花瓷起源的“外传说”和“自身发展而成”两种看法 。瓷库中国专家朱学者认为青花瓷器的产生及风格的形成并不能简单归结为工艺的创新和创烧条件的成熟所带来的结果 , 而是应该把其放入元代至明初的历史大背景下去探究,寻找影响其产生并最终成为引导中国瓷器发展的一个独特品种的原因 。
青花瓷器的出现,是中国 瓷器 史上从白瓷向彩瓷发展阶段中的一个重要标志 。青花瓷器不仅继承与综合了瓷器生产的各种技艺,而且也为中国瓷器更进一步发展开拓了广阔的道路 。随着青花瓷器的大量生产,促进了江西景德镇瓷业的空前繁荣 , 使之以“瓷都”之名而享誉于世 。与此同时,青花瓷器也便成为了中国古瓷中最富民族特色的优秀品种,赢得了国内 说 外人士的珍爱和赞许 。中国的青花瓷器遍布于全世界,这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物质文明的重要贡献 。因此,对于青花瓷器的专题研究,向为中外学者所瞩目 。

青花瓷在中国瓷器史上的地位如何


青花瓷在中国瓷器史上的地位如何


青花瓷在中国瓷器史上的地位如何


青花瓷在中国瓷器史上的地位如何


青花瓷在中国瓷器史上的地位如何


青花瓷在中国瓷器史上的地位如何


青花瓷在中国瓷器史上的地位如何


青花瓷在中国瓷器史上的地位如何

中华自古多名瓷 。从原始青瓷到民国粉彩,中国名瓷层出不穷,从中国五大窑之“钧窑、汝窑、官窑、定窑、哥窑”,再到景德镇著名瓷都等 , 皆为世人赞誉 。而极具中国传统水墨画效果的青花瓷,自出现以来尤为受人们的青睐,被誉为最具中国气派和民族特色的瓷器,在国际陶瓷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
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青花瓷是继青瓷、黑瓷、青白瓷和彩瓷之后,被公认的瓷器艺术界的一朵奇异之花 。它是以钴土矿为着色剂,用钴料直接在瓷坯体上描写纹饰,然后施以通明釉,在1280度的高温复原气氛中一次烧制而成的釉下彩瓷器 。自古以来为皇室贵族、达官显贵所喜爱 。青花瓷不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跟着年月的消逝,也卉越来越显现出自身的增值与保藏价值 。
在古玩市场上,品相好的青花瓷常常受到买家的热情追捧,其中 , 明清青花瓷的身价更是成倍上涨 , 青花瓷的行情可谓是长盛不衰 。在我国的陶瓷发展史上,元青花瓷器是第一个高峰,明初期的永乐、宣德时期是第二个高峰期,清“前三代”是第三个高峰期 。这三个时期的瓷器各有千秋 , 青花瓷的存世量决定了它属于投资回报稳定增长的品种之一 。
青花料是天价瓷器的灵魂 明代青花料的使用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1、明初,特别是早期的永乐、宣德时期 , 以花色浓艳的进口料“苏泥勃青”为主;
2、从成化到正德的明代中期,则是以发色幽蓝淡雅的国产料“平等青”为主;
3、嘉靖之后,以发色蓝中泛紫蓝的“回青料”为主 。永宣时期,当时国力的昌盛在瓷器的烧造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官窑青花瓷无论是在选料还是在做工上,都精益求精,代表了青花瓷的最高成就 。大多文化修养较高,品位上乘,决定了他们拥有瓷器的原则:宁缺毋滥 。越是文化修养高的人,越是喜欢传统文化,因为传统文化耐读、耐品,文化含金量高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对青花的认知 , 前景还是比较乐观,尤其是重器、孤品,更受大家追捧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