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想过 , 为啥咱们人类的体温能稳定的保持在36度左右,无论是炎热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天,我们的体温都没有太多的变化 。

这一切,有没有科学的解释呢?
恒温生物与变温生物
在大自然界中,有一类生物是变温动物 , 比如:蜥蜴,蛇 。

它们的体温,会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当外界温度高时,变温动物的体温也会相应变高;反之则体温下降 。
而恒温生物则不同,恒温生物需要消耗自身的能量,维持着自己的体温 。比如人类 , 鸟类等 。

这也意味着恒温生物消耗的能量更大,因为不管人类是运动还是静止 , 是工作还是睡觉,都在消耗着能量 。
事实上,科学家也研究过恒温生物与变温生物的耗能,结果发现,变温生物需要的能量仅是恒温生物的1/10,也就是说,恒温生物单单是温度这一项,浪费的能量就比变温生物多得多 。

科学家对比发现,当外界温度是20摄氏度时,恒温生物平均一天的能量消耗 , 大概是变温生物的30倍左右 。
当外界温度在10摄氏度左右时,恒温生物的平均一天能量消耗,大概是变温生物的100倍 。
也就是说,恒温生物其实非常浪费能量 。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 , 当外界食物短缺,或者食物竞争激烈时,那些依靠更少能量就可以生存下来的变温物种,更有生存优势,所以也更可能生存下来 。

即使外界食物丰富 , 消耗能量更小的变温生物 , 也可以把多余的能量用于繁衍更多的后代,长出更大的体型,这样使用能量,也可以让它们在自然界中,更具生存优势 。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变温生物更有生存优势,那为什么现在地球上占据优势的是恒温生物呢?
外界的影响
科学家发现 , 变温动物虽然消耗的能量很低,但它日常生活非常受外界温度影响 。
当外界温度适宜时,变温动物的行动能力将会非常迅速 , 细胞活性增强,此时的它们可以外出捕食,进餐,交配 。
但当外界温度降低时,变温动物的行动能力将会降低,甚至会冬眠,此时的它们将不能外出活动 。

也就是说,变温动物虽然消耗的能量更少,但它们的行动却严重受限 。
但是恒温生物就不同,恒温生物由于温度一直保持着固定的体温 , 因此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它们都具备同样的活动能力,也就是说,它们可以晚上去打猎 。
再者,变温动物对外界环境要求严格,一般生活在温度较高的地方,但恒温生物却可以适宜环境更复杂的地区,比如:寒冷的北方 。

还有,恒温生物由于体内常年保持固定温度,因此细胞、新陈代谢等常年维持着固定不变的规律,比如:人类无论酷暑还是寒冬,身体作息都不曾发生变化 , 不会像别的动物要冬眠 。
【人类为什么不是变温生物,而是恒温动物呢】
这样一来,大大扩宽了恒温生物的生存机会,我们知道,在演化初期一点点微弱的优势,都可以积累成巨大的生存优势 , 因此恒温生物逐渐在地球上站稳脚跟,并逐步占据主导地位 。
人类为什么是恒温生物?
你知道吗?如果人类是变温生物,那么人类很有可能不会拥有智慧了 。
这是因为人类细胞在工作时,需要生物酶催化,而酶工作效率的高低,和温度有关 。当温度接近人类体温时,酶催化的效率就会较高 , 但当夜晚来临时,酶催化的效率就会非常低 。而大脑的反应速度,和酶的活性呈正相关 。

也就是说 , 如果人类受限于环境温度,那么可能人类只有在中午温度高时,思考能力才会变快,一旦温度不适应,人类思考能力将会大大减缓 。
不只是如此,如果人类是变温动物 , 那么人类将无法适应冬季环境和北方地域,生存的时间以及空间都会被压缩 。
其实,人之所以演化出智慧,和人类是恒温生物有关 。
我们知道,人类虽然是恒温生物,但人类保持体温是依靠内脏细胞代谢发热 , 最主要的热量来源是肝脏、大脑、心脏以及肾脏,这些地方散发的热量,占据着总热量的65%,剩下的热量来源则是肌肉的收缩 。
而大脑,这个面积占据人体2%的器官,却消耗着人体20%的能量,这其中一大部分能量被用于发热 , 提高酶的活性,因此我们的思考能力,才能够不受外界环境温度影响 。
由此可见 , 恒温机制对于人类的重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