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笄之年是多少岁,冠笄之礼是什么意思

将笄之年是多少岁?

将笄之年 , 意为古时十四岁的女子,汉语词语 。
笄:古代束发用的簪子 。
将笄之年是多少岁,冠笄之礼是什么意思

古代女子十五岁就把头发梳拢起来,挽一个髻,插上叫做笄的首饰,叫笄礼 。加笄后就表示她已成年,所以女子到了成年,叫“笄(ji)年”,又称“及笄” 。
《礼·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将笄,故未及 。所以是指女子十四周岁 。
论年纪虽则一十四岁,身材长成,倒象十六七岁及笄的模样 。——《东周列国志》
将笄之年是多少岁,冠笄之礼是什么意思

古时还有其他表示年纪的说法 。
1、襁褓:不满周岁;
2、孩提:两、三岁;
3、始龀:七、八岁;
4、总角:幼年的儿童,头发上绾成小髻髻;
5、垂髫:也指儿童幼年 。古时儿童未成年时,不戴帽子,头发下垂 , 所以“垂髫”代称儿童的幼年;
6、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四岁;
7、束发:男子十六岁;
8、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 。所以主以“弱冠”代称20岁 。

冠笄之礼是什么意思

15岁,红楼梦里面有 。说的是女孩子到了15岁就举行个仪式 , 梳个特殊的发型 。证明自己到了出嫁的年龄了 。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

古代七八岁的女孩叫什么

将笄之年
将笄之年,汉语词语,意为古时十四岁的女子 。
引证释义
将笄之年:指古时十四岁的女子 。古代女子十五岁就把头发梳拢来,挽一个髻 , 插上叫做笄的首饰,叫笄礼 。加笄后就表示她已成年,所以女子到了成年 , 叫“笄(ji)年”,又称“及笄” 。《礼·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将笄,故未及 。所以是指女子十四周岁 。论年纪虽则一十四岁 , 身材长成,倒象十六七岁及笄的模样 。——《东周列国志》
笄:古代束发用的簪子 。
用法示例
听见薛大妹妹今年十五岁,虽不是整生日,也算得将笄之年 。——《红楼梦》第二十二回

将笄之年是几岁

女孩15
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 。
2至3岁称孩提 。
女孩7岁称髫年 。男孩7岁称韶年 。
10岁以下称黄口 。
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 。
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
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 。
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 。
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 。
16岁称碧玉年华;
20岁称桃李年华 。
24岁称花信年华;女子出嫁称票?梅之年 。
男子20岁称弱冠 。
30岁称而立之年 。
40岁称不惑之年 。
50岁称知命之年 。
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 。
70岁称古稀之年 。
80岁称杖朝之年 。
80至90岁称合?之年,耄耄之年 。
100岁乐期颐 。
另外,还有称童年为总角或垂髫,称青少年为束发,女子待嫁称待年或待字,称老年为皓首或白首 , 称长寿老人为黄发

古代女子多少岁行笄礼时取字

自周代起,女子年过15 , 如已许嫁,便得举行笄礼 。
笄礼作为女孩子的成人礼 , 象男子的冠礼一样,也是表示成人的一种仪式 。
将发辫盘至头顶,用簪子插住 , 以示成年及身有所属 。
《朱子家礼·笄礼》“女子许嫁,即可行笄礼 。如果年已十五,即使没有许嫁 , 也可以行笄礼 。
将笄之年是多少岁,冠笄之礼是什么意思

扩展资料:
笄礼由来:
受笄即在行笄礼时改变幼年的发式 , 将头发绾成一个髻,然后用一块黑布将发髻包住 , 随即以簪插定发髻 。
主行笄礼者为女性家长,由约请的女宾为少女的加笄,表示女子成年可以结婚 。
贵族女子受笄后,一般要在公宫或宗室接受成人教育 , 授以“妇德、妇容、妇功、妇言”等,作为媳妇必须具备的待人接物及侍奉舅姑的品德礼貌与女红劳作等技巧本颂 。
后世改为由少女之母申以戒辞,教之以礼,称为“教茶” 。女子年十五岁,则称为“及笄” 。《仪礼.士婚礼》:“女子许嫁,笄而礼之 , 称字 。”《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
参考资料:
【将笄之年是多少岁,冠笄之礼是什么意思】
以上就是关于将笄之年是多少岁,冠笄之礼是什么意思的全部内容,以及将笄之年是多少岁?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