螟蛉义子的由来,螟蛉之子的意思什么叫螟蛉之子呢

螟蛉义子的由来

螟蛉义子的由来:螟蛉之子最早出自《诗经·小雅·小苑》的诗句螟蛉有子,蜾蠃负之 。说有一种叫蜾蠃的小虫,只有雄的,没有雌的 , 只好把螟蛉衔回窝内抚养 。后人根据这个典故,把收养义子称为螟蛉之子 。
螟蛉义子的由来,螟蛉之子的意思什么叫螟蛉之子呢

扩展资料
螟蛉又称双带夜蛾 , 稻青虫、粽子虫、量尺虫,螟蛉有子, 蜾嬴负之,这句话出自《诗经小雅小宛》 。泛指稻螟蛉、棉铃虫 、 菜粉蝶等多种鳞翅目 昆虫的幼虫 。蜾蠃是一种寄生蜂 。蜾蠃常捕捉螟蛉存放在窝里,产卵在它们身体里,卵孵化后就拿螟蛉作食物 。古人误认为蜾蠃不产子,喂养螟蛉为子,因此用螟蛉子比喻义子 。
螟蛉义子的由来,螟蛉之子的意思什么叫螟蛉之子呢

螟蛉又称双带夜蛾 , 稻青虫、粽子虫、量尺虫 。遍布中国各地 。除为害水稻外,还为害高粱、玉米、甘蔗、茭白及取食多种禾本科杂草 。以幼虫食害稻叶,1到2龄将叶片食成白色条纹,3龄后将叶片食成缺刻,严重时将叶片咬成破碎不堪,仅剩中肋 。秧苗期受害最重 。

螟蛉之子的意思什么叫螟蛉之子呢

1、螟蛉义子的由来 。
2、何为螟蛉义子 。
3、螟蛉义子与养子的 。
4、螟蛉之子是指什么 。
1.螟蛉义子的由来:螟蛉之子最早出自《诗经·小雅·小苑》的诗句螟蛉有子,蜾蠃负之 。
2.说有一种叫蜾蠃的小虫,只有雄的,没有雌的,只好把螟蛉衔回窝内抚养 。
3.后人根据这个典故,把收养义子称为螟蛉之子 。

义子为什么又称螟蛉子呢

螟蛉又称双带夜蛾,稻青虫、粽子虫、量尺虫,泛指稻螟蛉、棉铃虫 、 菜粉蝶等多种鳞翅目昆虫的幼虫 。
《诗经 小雅 小宛》有语:“ 螟蛉有子 , 蜾嬴负之 ” 这句话出自。古人认为蜾蠃不产子 , 喂养螟蛉为子,因此用‘螟蛉子’比喻义子 。
蜾蠃是一种寄生蜂 。蜾蠃常捕捉螟蛉存放在窝里 , 产卵在它们身体里,卵孵化后就拿螟蛉作食物 。
南北朝时医学家陶弘景不相信蜾蠃无子 , 决曾经为此专门做过实验观察 。他找到一窝蜾蠃,发现雌雄俱全 。这些蜾蠃把螟蛉衔回窝中,用自己尾上的毒针把螟蛉刺个半死,然后在泥巢中产卵 。
真相总是残酷的: 螟蛉不是义子,而是用作蜾蠃后代的食物!
历史上特别是历史演义里 , “螟蛉子”出现是比较频繁的,有两类人尤其喜欢招收螟蛉子 。一类是那些权倾一时的大宦官,另一类就是一方霸主或乱世之雄 。
这些螟蛉子往往号称什么“八大金刚”“十三太保”的,叫得十分气魄,但大多是高级些的爪牙和先锋而已 。
譬如 , 唐末乱世枭雄李克用手下的贴身十三位臣子,即是十三太保 , 看似多为姓李,其实大部分都是赐姓,其中只有三太保李存勖是他的亲生儿子,其余皆为义子 。他们为李克用东征西战,立下汗马功劳 。
但义子只有辅佐的义务,几乎没有上位的可能 。所以,李克用去世后,亲儿子李存勖接班,便称帝建立了后唐政权,并统一了当时的中国北方地区 。
那些义子呢?战死的战死 , 离间的离间,毒死的毒死,最后对骄横霸道的“小主子”只有反水这条路,也就成就了大太保李嗣源的一代明君形象,成为五代时期一个少有的开明皇帝 。

螟蛉义子是什么意思

“螟蛉之子”最早出自《诗经·小雅·小苑》的诗句“螟蛉有子 , 蜾蠃负之” 。说有一种叫蜾蠃的小虫,只有雄的,没有雌的,只好把螟蛉衔回窝内抚养 。后人根据这个典故,把收养义子称为螟蛉之子 。
释义:
螟蛉之子,即义子 , 俗话指干女儿、干儿子 。
螟蛉义子的由来,螟蛉之子的意思什么叫螟蛉之子呢

引申含义
古人认为蜾蠃不产子,于是捕螟蛉回来当作义子喂养 。通过这句古诗可以看出先人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忧患意识 。
实际上 , 古人的结论是有误的,螟蛉是一种绿色小虫,而蜾蠃是寄生蜂,它常捉螟蛉存放在窝里,产卵在它们身体里,卵孵化后就拿螟蛉作食物 。也许"螟蛉有子,蜾蠃不负;杀以为饲 , 以饲其子 。"这更接近于事实真相 。

为什么叫螟蛉义子

为什么古人把养子称为“螟蛉”?
螟蛉,即养子、义子 。看过明朝章回小说的人,对“螟蛉”一词必不陌生,如《三国演义 。第三十六回》:“兄长既有子 , 何必用螟蛉 。”及《初刻拍案惊奇 。卷三十三》:“与浑家商议,要过继他做个螟蛉之子”
那么,为什么古人把养子称为“螟蛉”呢?
“螟蛉”一词最早见于《诗经 。小雅 。小宛》︰“螟蛉有子,蜾蠃负之 。”大意是说,螟蛉如果生幼子,蜾蠃们可以孵育它 。这两句诗中,出现了两种昆虫 , 我们先来认识什么是螟蛉和蜾蠃 。
螟蛉,一种害虫,是桑树上的小青虫 , 故又称为青虫,属于蛾类的幼虫 。如宋朝朱熹《集传》曰︰“螟蛉,桑上小青虫也 。”蜾蠃,一种昆虫,色青黑,腰细,体形似蜂,用泥土筑巢于树枝上 , 常捕食害虫,有益于农作物生长,又称为蒲卢、蠮螉,现俗称泥壶蜂 。如《礼记 。中庸》:“夫政也者,蒲卢也 。”郑玄 。注:“蒲卢,蜾蠃,谓土蜂也 。”
据西汉扬雄《法言 。学行》:“螟蛉之子殪而逢蜾裸,祝之曰:’类我,类我 。’久则肖之矣 。”大意是说,蜾蠃把螟蛉幼虫抓回泥窝中,并对它说︰“像我,像我 。”时间一久就会变成蜾裸的样子 。扬雄此种说法,被后来许多学者纷纷引用在其著作中 。
如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蜾蠃,细要土蜂也 , 天地之性,细要(腰)纯雄无子 。”及汉朝郑玄笺注《诗经》曰:“蒲卢取桑虫之子,负持而去,煦妪养之,以成其子 。”晋朝陆机《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蜾裸,土蜂也 , 似蜂而小腰,取桑虫负之于木空中 , 七日而化为子 。”
根据扬雄的说法,古人就以为蜾蠃纯雌无雄,无子 , 它会抓螟蛉幼虫藏于窝中,温情抚育它 , 并祝祷说︰“像我,像我 。”七天就会化成蜂虫成为蜾蠃之子 。因此,古人就认为蜾蠃不产子 , 喂养螟蛉为己子,后来就称养子为“螟蛉” 。
到了南朝 , 医学家陶景弘读到这种说法很质疑,就查阅大量的古书和当时的相关记载 , 发现说法都一样 。为了解除心中疑惑,他就找到蜾蠃的巢,实际观察并记录蜾蠃的生长情况 。陶景弘笺注《本草》时就提到,所谓蜾蠃养螟蛉为己子根本是错误的说法 。据他的观察,蜾蠃常捕捉螟蛉作为自己幼虫的粮食,并非饲养它 , 让它成为同类作为后代 。
原来,雌性蜾蠃于产卵时,取泥球筑巢 , 后产卵于巢内,用丝把卵悬在巢内侧,再外出捕捉小青虫 。蜾蠃以针刺麻醉小青虫后抱回巢,作为自己幼虫的食物 , 通常一巢贮藏一、二十条小青虫,后封口 , 蜂卵孵化成幼虫,长成蜂后破巢它飞 。
蜾蠃的巢大多筑于树枝、树干、石壁等处,有的巢内有好几个窝,一窝一卵,有的巢只筑一个窝 , 状似泥壶 。另有蜾蠃并不衔泥筑巢,它利用竹管、芦苇管,产卵在里面,放进小青虫后把管口用泥封住 。如果管子长度够,就会继续产卵放小青虫再封口,如此在管内一间一间的连续做巢产卵 。
当蜾蠃捕捉螟蛉时,会用毒针螫螟蛉的头部,让毒液进入它的脑髓 , 麻醉而不让它死,使其失去知觉,无活动能力 , 即活而不动 。如此就能暂时保存螟蛉的身体,不会腐烂 。然后,蜾蠃将螟蛉抱回巢内,等到蜂卵化为幼虫,就以螟蛉为食物,直至长成小土蜂 。所以螟蛉如果立即死亡 , 身体腐烂了,就不适合作为蜾蠃幼虫的粮食了 。
除陶景弘外 , 五代后蜀的韩保升《蜀本草》、宋朝药物学家寇宗奭《本草衍义》及宋朝叶大庆《考古质疑》都有相同的看法 。后来,清朝学者程瑶田所撰《释草释虫小记 。螟蛉蜾蠃异闻记》一文中,证实陶景弘的观察是正确的 。
蜾蠃捕捉螟蛉来饲养其子 , 古人以为是蜾蠃养螟蛉为己子的说法,虽然是错误的,但“螟蛉”作为养子代称,还是沿用至今 。
【螟蛉义子的由来,螟蛉之子的意思什么叫螟蛉之子呢】
以上就是关于螟蛉义子的由来 , 螟蛉之子的意思什么叫螟蛉之子呢的全部内容,以及螟蛉义子的由来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