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依族的风俗和文化
【布依族的风俗,布依族的风俗和文化】布依族是中国西南部一个较大的少数民族 。它主要的风俗和文化包括这样几个内容 。
1、建筑风俗
布依族民居有楼房、半楼房和平房数种 。半楼房通常采取后半部是平房,前半部是楼房,或左半部是平房,右半部是楼房的建筑格局 。楼房和半楼房建筑是布依族传统建筑形式 。
2、饮食风俗
布依族人民以大米为主食,兼食玉米、小麦、红稗、荞麦等 。尤喜糯食,并有多种制作方法,如制成糍粑、圆糖粑、耳块粑、枕头粽和三角粽等 。逢年过节 , 必食糯米饭,并以糯米粑赠送亲友 。
3、服饰风俗
布依族服饰多为青、蓝、白等色为主 。男子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包头巾、穿对襟短衣或大襟长衫及长裤 。老人多着长衫 。20世纪70年代后男子服饰与汉装无异 。妇女服饰式样颇多,镇宁、关岭、普定、六盘水一带仍保存布依族较古老的服饰 。
4、家庭地位风俗
布依族家庭实行父系家长制 。家长有支配家中经济和指挥成员的权力 。男性长辈皆受尊敬,为人正直者更有威望 。妇女的地位低于男子,寡妇可以继承财产,如再嫁则不能继承 。
布依族的风俗
1、节日 。布依族有许多传统节日,除过大年、端午节、中秋节等与汉族相似外,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等节日都具有本民族的固有特色 。2、婚俗 。历史上,各地布依族的婚姻习俗不尽相同 。有父母包办的婚姻,也有完全自主的婚姻 。从史书记载看,布依族在明代以前婚姻是自主的 。明代以后,由于各民族的频繁交往和文化的相互交流,布依族的婚姻礼俗才逐渐改变 , 婚姻缔结从自主择配变成了父母绝对包办 。
3、丧葬 。布依族丧葬在清代以前,行火葬,不垒坟 。清代中叶后才逐渐垒坟、立碑 。当老人逝世后,丧家即向舅家和至亲好友报丧 , 并请本民族的布摩择定吉日,举办丧事 。
4、禁忌 。大年初一 , 不开箱柜,不扫地,不梳头,不晒晾衣服 。初一到初三不动土,正月十五不动刀 , 菜也只能用手扭断 。
布依族的风俗是什么
1、二月二主要是祭祀“土地神”,保佑全寨安宁 , 杀鸡敬祖,吃两色(白、黑)糯米饭 。云南省的布依族 , 这个节日要过三天,进行以祭“老人房”为中心的祭祀活动 。
2、六月六
祭田神、土地神和山神,祭毕用鸡血沾上各色纸旗 , 或做成大鸟形分别插在各块田中 。与此同时,召开“议榔”会议,宣布各种榔规榔约,且由榔头监督执行,借以保护社会财产安全 。
3、吃新节
又叫尝新节 。因各地的谷米成熟有先有后,过节日期不尽相同 。一般在稻谷将成熟时,由家中男子到田中摘来少量谷穗 , 放在甑中与糯米一同蒸熟后敬祖 。望谟、册亨等地,把新糯谷取来后,先煮熟晾干 , 舂去谷壳,再用开水泡胀蒸成糯饭,布依语称“根金毫模” 。
扩展资料:
布依族的艺术
1、音乐
布依族常用的乐器有唢呐、月琴、葫芦琴、竹琴、巴勒、洞箫、短箫、姊妹箫、铜鼓、牛骨胡等 。铜鼓是布依族最古老、最具有民族特点的乐器 。它全部用青铜铸成,鼓身铸有各种花纹图案 。
1950年以前,几乎每寨都有铜鼓 , 隆重节庆必敲击为乐 。举行丧葬、祭祀,则只有摩公才能按照仪式的程序敲击铜鼓 。
2、舞蹈
布依族的舞蹈主要有《织布舞》、《糠包舞》、《狮子舞》、《龙舞》、《转场舞》、《铙钹舞》、《花裙舞》、《铜鼓舞》、《铜鼓刷把舞》等,舞蹈动作优美动人 。
3、戏曲
贵阳、长顺及黔西南册亨县等地区流行布依地戏,多在春节期间组织演出 。有专门的戏班子,演员面具多为三国人物及布依摩师等 。
布依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1、服饰:布依族服饰多为青、蓝、白等色 。男子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包头巾、穿对襟短衣或大襟长衫及长裤 。2、饮食:布依族人民以大米为主食,兼食玉米、小麦、红稗、荞麦等 。3、婚姻:各地布依族的婚姻习俗不尽相同 。有父母包办的婚姻,也有完全自主的婚姻 。4、丧葬:布依族丧葬在清代以前 , 行火葬,不垒坟 。清代中叶后才逐渐垒坟、立碑 。布依族,中国西南部一个较大的少数民族,民族语言为布依语,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与壮语有密切的亲属关系,通用汉文 。
布依族由古代僚人演变而来,以农业为主,布依族祖先很早就开始种植水稻 , 享有“水稻民族”之称 。
布依族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四川等省,其中以贵州省的布依族人口最多,占全国布依族人口的97% 。主要聚居在黔南和黔西南两个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及安顺市、贵阳市、六盘水市,其余各市、州、地均有散居,一小部分居住在越南 。
以上就是关于布依族的风俗,布依族的风俗和文化的全部内容,以及布依族的风俗和文化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