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类经过去年12月底以来的寻底后,今年2月出现显著上涨,自2013年11月以来首次连续两周收阳 。豆油触底回升,豆粕则接近前期整理区间上沿,短期看豆类显强势 。不过豆类供应总体仍处于宽松格局,趋势性上涨行情仍需时日 。
极端天气为终极推手
美国2013年冬季普降大雪,多地区受灾 。紧接着,巴西部分地区遭遇高温和干旱 。巴西国家商品供应公司(Conab)在其月度油籽和谷物报告中将大豆产量预估由9030万吨下调至9000万吨 。
尽管该值仍为创纪录水准,但高温和干旱可能带来产量预估进一步下调 。
实际上,本次高温和干旱天气从1月就已经存在,进入2月份仍没有明显改善的迹象 , 其持续时间和干旱程度创10年来最高水平 。
2月美国农业部供需报告中 , 将巴西大豆产量小幅上调至9000万吨,超美国居球首位 。但显然市场对天气仍十分担忧,在最坏的情况下 , 巴西大豆产量可能为8500万吨 。
同时,豆类国际贸易走好也为豆类地区市场价格走高贡献力量 。美国订单等待装运,出口需求旺盛 , 年末库存将继续走低支持市场回暖 。
但豆类仍处在供需宽松的局面 。USDA2月供需报告波澜不惊,符合USDA数据规律 。大豆库存1.5亿蒲,持平或略高于市场预期 。巴西大豆产量小幅上调至9000万吨 , 超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产豆国 。阿根廷大豆产量小幅下调50万吨至5400万吨 。全球库存上调68万吨至7301万吨,居历史高位 。虽然后市恶劣天气可能仍刺激豆类阶段性反弹,但要改变宽松的供需格局较困难 。
养殖户亏损,下游饲料需求淡
2013年12月份以来,生猪地区市场价格走势疲弱,在2014年元旦后加速下跌 , 预计全国猪价有进入“5”时代的趋势,自繁自养出栏头均盈利至-183元/头 。养猪行业进入全面亏损 。
猪价的反季节下跌,一方面在于需求的低迷,另一方面疫情抬头加剧短期供应压力 。今年因为政府反对腐败,限制“三公”消费,提倡全民节约已经进入了实施阶段 。加上新年度的经济增长目标定调较低,这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餐饮行业提前备货的采购行为 。家庭消费和民工消费也更加趋于节约和短线采购 。因此导致的猪肉地区市场价格的反季节下跌 。加上近期的各地疫情诱发消费担忧,养殖户的恐慌性出栏更加打压猪肉地区市场价格 。
2013年冬季以来的疫情以及春季流感高发期,预计对2014年春季补栏构成打击 。密切关注疫情有效控制,同时猪肉地区市场价格稳步回升等因素催生补栏积极性,拉动豆粕的饲料消费 。另外国家采取收购冻猪肉也值得关注,这可能会打消养殖户的顾虑,促使养猪市场提前回暖 。据了解,国家有关部门正密切监测生猪生产和市场地区市场价格变化,将根据市场情况,适时启动调控预案 , 防止生猪地区市场价格出现过度下跌,避免生猪养殖出现大面积亏损 , 努力缓解生猪生产和市场地区市场价格的周期性波动 。
油脂需求触底,但难有大幅回升
【2014年豆粕价格为什么那么高 豆粕价格2014年2月出现显著上涨】
2013年以来经济增长下滑、公款消费减少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下,占棕榈油消费比例较大的餐饮消费速度明显放缓 。根据统计局公布的餐饮收入同比数据看 , 2013年以来该数据均处于个位数的增幅,远远低于往年两位数增幅 。就油脂地区市场价格区间而言 , 地区市场价格跌落到了2008年下半年到2009年上半年的区域,在地区市场价格大幅下跌的过程中,金融属性得以释放,整体油脂地区市场价格也跌落到相对较低的价值区域 , 接下来更可能的走势是维持这个相对低的地区市场价格区间持续震荡以消化当前库存 。
一方面,替代油品或保持低位运行 。棕榈油库存自去年12月开始增长,目前超过100万吨至105万吨,供给压力偏大 。2月份东南亚棕榈油进入产量的恢复期,后市棕榈油整体供应量充足,利空棕榈油 。预计在棕榈油消费高峰夏季到来之前 , 棕榈油地区市场价格低位运行 。另一方面,豆油本身报价仍处于低位 。国内四级豆油地区市场价格6600~6700元/吨 , 北方地区略高,南部沿海地区略低,进口毛豆油约6650元/吨 。节假期间油厂开机率不高 , 节后消费低迷,需求端拉动有限 。同时随着巴西大豆开始收割,港口大豆库存缓慢回升 。后期油脂供应量预计仍处在高位,令油脂后市承压 。
笔者判断,豆类在2月份仍难有趋势性上涨行情出现,将延续弱势 , 而粕强油弱的格局也将延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