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事逃逸民事赔偿标准 交通肇事逃逸赔偿标准

肇事逃逸民事赔偿标准 交通肇事逃逸赔偿标准

交通肇事逃逸赔偿标准
我们在进行驾驶的过程中,稍不注意就容易引起交通事故 。导致出现交通肇事的行为 , 如果我们在交通事故之后再进行了逃逸,那么这个赔偿的标准是怎么样的呢?下面就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交通肇事逃逸赔偿标准的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
一、交通肇事逃逸赔偿标准
(一)医疗费的赔偿标准
医疗费是指受害人在遭受人身伤害之后接受医学上的检查、治疗与康复训练所必须支出的费用 。
《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第19条规定:医疗费根据医疗机构出具的医药费、住院费等收款凭证,结合病历和诊断证明等相关证据确定 。赔偿义务人对治疗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有异议的 , 应当承担相应的举证责任 。医疗费的赔偿数额,按照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前实际发生的数额确定 。器官功能恢复训练所必要的康复费、适当的整容费以及其他后续治疗费,赔偿权利人可以待实际发生后另行起诉 。但根据医疗证明或者鉴定结论确定必然发生的费用,可以与已经发生的医疗费一并予以赔偿 。
《人身损害赔偿解释》在医药费等具体损失上采取差额赔偿方式 , 实际支出多少即赔偿多少的原则 。对后续治疗费采取定型化赔偿的标准 。后续治疗费是
指“对损伤经治疗后体征固定而遗留功能障碍确需再次治疗的或伤情尚未恢复需二次所需要的费用” 。定型化赔偿不考虑具体受害人个人财产损失的算术差额,而是损害赔偿的社会妥当性和社会公正性出发,为损害确定固定标准的赔偿原则 。
(二)护理费的赔偿标准
护理费是指受害人因遭受人身伤害,生活无法自理需要他人帮助而付出的费用 。
《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第21条规定:护理费根据护理人员的收入状况和护理人数、护理期限确定 。护理人员有收人的,参照误工费的规定计算;护理人
员没有收入或者雇佣护工的,参照当地护工从事同等级别护理的劳务报酬标准计算 。护理人员原则上为一人,但医疗机构或者鉴定机构有明确意见的,可以参照确定护理人员人数 。护理期限应计算至受害人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时止 。受害人因残疾不能恢复生活自理能力的,可以根据其年龄、健康状况等因素确定合理的护理期限,
但最长不超过20年 。受害人定残后的护理,应当根据其护理依赖程度并结合配制残疾辅助器具的情况确定护理级别 。
如果受害人实际护理期限超过了法院确定的护理期限,向法院起诉请求继续给付护理费的 , 若属确需继续护理的,法院应当判令赔偿义务人继续给付护理

费用5一10年 。如果受害人实际护理期限短于法院确定的护理期限,而赔偿义务人一次性已经支付了全部护理费,多余的护理费应否返还?我们认为,因判决确定的护理期限是法官基于法律的规定在自由裁量权范围内作出的 , 而受害人是基于法院判决而一次性取得护理费的,就多余的护理费,受害人的继承人不负有返还的义务,赔偿义务人也不得请求返还 。
(三)误工费的赔偿标准
误工费是受害人从遭受伤害到完全治愈这一期间内(即误工时间) , 因无法从事正常的工作或者劳动而失去或减少的工作、劳动收人的赔偿费用 。
《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第20条规定:误工费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人状况确定 。误工时间根据受害人接受治疗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确定 。受害人
因伤致残持续误工的,误工时间可以计算至定残日前一天 。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误工费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 。受害人无固定收人的,按照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
入计算;受害人不能举证证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人状况的,可以参照受诉法院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行业上一年度职工的平均工资计算 。《人身损害赔偿解释》对实
际支出的费用和误工损失,按照差额据实赔偿的办法 。原《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中规定有固定收入的当事人的误工损失最高不能超出交通事故发生地平均生活费
三倍,而无固定收人者则按国营同行业的平均收入计算 。《解释》对误工费损失不设最高限额 。对于“受害人有固定收人的,误工费按照实际减少的收人计算”,有两点需要明确:
1.该固定收入须有合法证明;
2.该固定收人必须是受害人实际减少的,如果受害人受到损害后,其供职单位没有扣发或者没有全部扣发其收人,其误工费应不赔或者少赔 。
(四)交通费的赔偿标准
交通费是指受害人及其必要的陪护人员因就医或者转院治疗所实际发生的用于交通的费用 。
《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第22条规定:交通费根据受害人及其必要的陪护人员因就医或者转院治疗实际发生的费用计算 。交通费一般应当参照侵权行为地

的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的车旅费标准支付交通费 。乘坐的交通工具以普通公共汽车为主 。特殊情况下 , 可以乘坐救护车、出租车,但应当由受害人说明使用
的合理性 。交通费应当以正式票据为凭;有关凭据应当与就医地点、时间、人数、次数相符合 。如不符合,就应从赔偿额中扣除相应的款项 。
(五)住院伙食补助费的赔偿标准
住院伙食补助费是指受害人在住院治疗期间或死亡的受害人在生前住院治疗期间补助伙食所需要的费用 。
《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第23条规定:住院伙食补助费可以参照当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伙食补助标准予以确定 。受害人确有必要到外地治疗,
因客观原因不能住院 , 受害人本人及其陪护人员实际发生的住宿费和伙食费,其合理部分应予赔偿 。住院伙食补助费,补助的是“住院”的“受害人” 。如果受害人
没有住院,就没有这项赔偿费用 。
(六)营养费的赔偿标准
营养费是指人体遭受损害后发生代谢改变,通过日常饮食不能满足受损机体对热能和各种营养素的要求,必须从其他食品中获得营养所给付的费用 。《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第24条规定:营养费根据受害人伤残情况参照医疗机构的意见确定 。
(七)丧葬费的赔偿标准
丧葬费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 , 以六个月总额计算 。因人身损害造成受害人死亡的,不管受害人的职业、身份、工作、性别、
年龄等情况有何不同,也不管生前是生活在城镇还是在农村,在涉及支付丧葬费标准这一问题时,不再有任何差异,都适用同一标准予以确定 。
二、交通肇事自首的认定
1、交通肇事犯罪案中,对肇事者在事发后未逃逸,主动投案并如实供述的行为 , 不认定为自首情节缺乏法律依据,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条“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的规定的以事实为根据,法律准绳的诉讼原则 。我国刑法的规定自首,适用于所有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犯罪人对交通肇事案件中的犯罪人也应如此,并没有不适用于交通肇事犯罪案件或者适用例外的特别规定 。对符合自首条件的交通肇事犯罪人 , 不作为自首认定 , 侵犯了犯罪人依法应享有的权利,损害了法律的严肃性 。因此 , 对符合自首条件的交通肇事的犯罪人依法认定为自首,是严格法律办事,公正执法 , 正确适用法律的必然要求 。

2、《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是国务院颁发的行政法规,所规定的“肇事者必须报告公安机关”是对所有交通肇事者规定的应尽义务,但在交通肇事中 , 其中多数肇事者并不构成犯罪 。《刑法》所规定的自首,是对所有的犯罪人从轻或减轻处罚的规定 。交通肇事罪虽是交通肇事行为结果,但前者不一定是后者的必然 。在交通肇中,不一定全部都可以构成犯罪,有些后果不严重的可以按一般交通事故处理 。对不追究刑事责任的交通事故肇事者,应受《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规定的应尽法定的告知义务的约束 , 这种义务并非刑法上规定的自首情节,对此,不认定为自首是恰当的 。这种告知义务,是对一般交通事故而言 。只要出现了交通事故 , 肇事者向公安机关报告以便及时得到处理,也是一种社会公德的体现 。对不构成犯罪的交通肇事者 , 在事发后逃逸,拒不履行告知义务时,应按行政处罚程序予以处罚,不适用刑法的规定 。交通肇事罪,本身是一种罪名,在刑法理论和刑法的规定中,就不存在告知义务,只存在自首情节,也只有自首情节,才是法定的从轻情节 。因此 ,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所规定的告知义务,不能代替刑法上自首规定 。不能将行政处罚程序和刑事诉讼程序两者混淆,以行政法规的规定来否定对交通肇事案件中犯法人自首行为的认定和对《刑法》所规定的自首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条件的适用 。
3、正确认定交通肇事罪的犯罪人没有逃逸,主动向公安机关报案或主动到公安机关投案自首情节,是正确适用法律的具体体现,也是对肇事者公正处罚的具体体现,防止剥夺犯罪人所享有的法定从轻或减轻处罚的权利 。正确认定自首情节,符合刑法总则关于自首情节的规定,防止法官意志的随意性,是以事实为根据,法律为准绳的具体体现 。
三、交通肇事逃逸的责任
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二条规定: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责任 。这里所说"责任"是指民事责任,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赔偿责任.法律将该责任确定为推定过错责任.由于当事人逃逸导致事故现场遭到破坏,使交管部门对事故责任难以认定,首先推定其有过错 , 承担事故的全部责任,若其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才可减轻其责任,这方面也加重了逃逸人的举证责任 。
行政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零一条第二款规定: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该规定是对交通事故逃逸人员行政方面的制裁,其将被吊销驾照且终生不能再取得 , 且不论其造成的交通事故后果大小 。
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犯交通肇事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交通肇事后逃逸属情节加重犯,刑法将此规定了较重的量刑.需要提及的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严重残疾的 , 以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交通肇事因逃逸致人死亡法定最高刑是十五年 , 故意杀人罪法定最高刑是死刑 。如全国关注的郑州市公安局民警张金柱交通肇事案 。张在驾车行驶时因车速过快,将骑自行车的苏东海和其儿子苏磊撞得飞弹起来摔倒在地,同时将苏的自行车挂在肇事车下 。沿途群众不断惊呼,张仍疯狂逃跑,将苏东海挂在车上拖行1.5公里后被武警和群众截获才被迫停下 。最终苏东海重伤,苏磊经抢救无效死亡 。法院以故意伤害罪判处张死刑 , 以交通肇事罪判处三年有期徒刑,数罪并罚执行死刑 。
【肇事逃逸民事赔偿标准 交通肇事逃逸赔偿标准】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