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案例:教师竟然是心理疾病的重灾区


教师在人们心中一直是担负着孩子心理指导的形象 , 但是据最新的了解发现教师竟然是心理疾病的重灾区,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小编为大家进行介绍 。
过大的工作压力使教师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据国外调查表明,教师的工作压力大于其他行业,香港也将教师职业的工作压力排在第二位,仅次于警察 。中国大陆社会治安良好 , 教师的工作压力有可能位居警察之上 。教师的工作特点决定了教师的工作状态不仅存在于上班的8小时,还可能延续到一整天 。长时间处在强大的压力之下,势必导致人的心理憔悴,精神状态不佳 。久而久之会不同程度地患上心理疾病 。心理学认为:适度的工作压力可以排除心中的空虚和郁闷,令人振奋,给人奋发向上的动力,有利于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相反,过度的工作压力会给人带来苦恼、烦闷,使人感到焦虑、心悸和沮丧,使人产生生理和心理的失调反应 , 导致心理疾病的产生 。可见,教师过大的工作压力是是导致教师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心理案例:教师竟然是心理疾病的重灾区】

过多过高的教师角色期望使教师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教师的工作对象决定了教师的工作牵连着千家万户乃至整个社会的心,成千上万双眼睛都在盯着教师的一举一动 。作为教师,上对国家、社会、学校和所有学生的家庭负责,下对几十上百名学生负责 。总是要把各种不同的角色期望挂在心中 。不同的主体对教师的角色有不同的期望,对教师的工作有不同的评价标准,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乃至相互冲突之处 。国家和社会期望教师充当知识的传播者、集体的领导者、模范公民等角色;家长和学生期望教师是知识博大精深,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学者型教授型人才;而学校总是期望它的教师是出色的纪律维护者,业绩突出的教育者 , 遵纪守法、指到哪里打到哪里的好员工 。众多的角色期望综合在一起 , 无疑是要求教师是一个十全十美的理想超人 。而教师毕竟是一个个普普通通、有血有肉的现实中人,扮演的角色不可能同时达到众多的期望值 。稍有一些方面的角色扮演不如意就会换来众多的批评、指责 。如果教师的责任心过重,就会整日忧心忡忡,生怕某一方面的角色扮演失误,换来责骂 。过重的心理负担会导致教师的心理失衡 , 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

过完美的自我期望难以如愿使教师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教师作为知识和道德的化身,常潜意识地把完美作为自己追求的人生目标 。工作中,教师总是希望自己在各方面都作得尽善尽美 , 样样都不比别人差,并且渴望他人看到、肯定自己的成绩 。而往往忽略了自身的条件限制 。现实中,个人的个性、能力、特长和机遇各不相同,而这些自身条件又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工作成绩 。特别是教师职业,业绩并不一定能从教师自身的学历、能力和花工夫的多少中直接反应出来,而要从学生方面间接地反映 。所以,成绩和付出的劳动并不总是成正比 。这就使得教师如果觉得成绩不够理想而加倍地努力工作 , 但是努力的结果不一定能达到自己预期的结果 。所以,教师如果不能理性地分析失误 , 把原因都归结到自己身上来,就会内疚、自责,甚至感到悲观厌世,带来心理上的不良反应,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

不够完善的教师评价体系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
目前,我国教师评价主要采用终结式的评价方式,并且把评价结果与奖惩相结合 。即:不注重过程 , 而只看重最终结果 。从而,只评价到了教师在学生学习成绩方面所做的工作,忽略了其他众多方面的工作,如教师改变学生的思想道德、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习惯等多方面所作的努力 。忽略了教师在学习成绩以外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 。这就使教师对评价方式的科学性产生怀疑 。另一方面,这种评价方式的公平性也有待进一步改善 。教师的业绩只从学生的考试中反映出来,忽视了班级学生各方面的差异所导致的学习成绩差异 。即使是原来基础相同的两个学生,也会由于他们的遗传因素、家庭环境以及家长的重视程度的不同,导致他们的成绩出现较大差异 。无视学生各方面的差异,而单独把学生的一次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教师的唯一依据,显然对教师是不公平的 。所以 , 教师如不能接受这种评价方式,评价的结果就会对教师的心理产生很大影响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