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不但有客观的外在因素 , 也有主观的内在因素,它们两者都是存在的 。因此,要维护和增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首先我们要学会调节、控制以及改变客观的外在因素,同时家庭、学校、社会也要为大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身心健康的良好环境,另一方面,同时也是无比重要的,大学生应该成为提高自己心理健康水平的主人 。
2、强化心理健康意识 。
心理健康意识的确立是和很关键的第一步 。因为心理健康知识是大学生增进自我了解,并进而达到自我调节的必不可少的武器 。而实践也证明,系统地学习过心理健康知识的大学生,在自我调适,自我疏导方面普遍表现良好,适应能力较强,反之 , 那些缺乏心理健康知识的大学生在面对各种意外情况时,要么束手无策 , 要么任其发展,很容易形成心理疾病 。因此,大学生应该认真地学好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不可以轻视,同时也要积极地参加心理健康专题讲座,自觉阅读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外书籍,上心理健康网站查询或者是收听收看有关的广播影视节目等 。
3、学会自我心理调适 。
大学生的自我心理调适,自我调适其实就是调整我们的认知结构,完善自我的意识 , 学会调节情绪 , 锻炼我们的意志品质,丰富人际交往,提高适应能力,塑造健全人格等 。而这些,我们可以通过许多种方法来进行锻炼和提高 。比如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组织或者社团,可以增进我们的管理能力和交际能力 , 进行体育锻炼,坚持体育锻炼,可以锻炼我们的意志品质增强我们的体魄 。
4、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
人的心理,在社会文化交往,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 , 健康丰富的社会文化交往和社会实践活动 , 不仅有利于大学生丰富生活知识和情感,同时可以增长和发展智能锻炼意志品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心理素质,而且有利于大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增加,只有在社会文化交往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大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主动性,才能积极主动,自觉地进行自主的探索和自我的发展,在自我发现、自我判断、自我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成长 , 在参与活动中获得亲身体验和感悟,从关注其自身的心理健康 。
5、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
生活方式其实是说,人们在世上日常生活中,有自己的情趣爱好和价值观等决等等 。健康的生活方式它是一个人身心健康的重要保障,一般来说,生活方式健康的人往往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反之,则心理健康状况欠佳,对大学生而言 , 健康的生活方式主要包括,一是作息合理,二是膳食平衡,三是用脑科学 , 四是运动适度,五是拒绝烟酒 。
6、寻求专业心理咨询 。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方法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方法介绍】不少大学生在产生心理问题后,习惯于自我的调节,也就是说 , 想着让自己的心理问题自然好 。这是好的,但是当心里压力很大,内心的冲突激烈时,自我调适,有可能难以奏效 。此时就应该积极去获得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支持 , 争取亲朋好友的帮助,尤其是应及时主动寻求心理咨询机构的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