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插图
荆芥味平,性温,无毒,入肺、肝经 , 清香气浓,为发汗,解热药,是中华常用草药之一,能镇痰、祛风、凉血 。治流行感冒,头疼寒热发汗,呕吐 。

文章插图
荆芥的功效作用
荆芥的功效作用:祛风 , 解表 , 透疹,止血 。主感冒发热,头痛 , 目痒,咳嗽 , 咽喉肿痛 , 麻疹 , 痈肿 , 疮疥,衄血,吐血,便血,崩漏 , 产后血晕 。用于感冒,头痛,麻疹,风疹,疮疡初起 。炒炭治便血,崩漏 , 产后血晕 。解表散风 , 透疹,消疮,止血 。用于感冒,麻疹透发不畅 , 便血、崩漏、鼻衄 。
《本经》:主寒热,鼠瘘,瘰疬生疮 , 破结聚气,下瘀血,除湿痹 。
《药性论》:治恶风贼风,口面歪邪 , 遍身顽痹,心虚忘事,益力添糟 。主辟邪毒气 , 除劳,治丁肿,取一握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冷分二服 , 主通利血脉,传送五脏不足气,能发汗,除冷风,又捣末和醋封毒肿 。
《孟诜》:产后中风身强直,研末酒服 。
《食疗本草》:助脾胃 。
《食性本草》:主血劳风气壅满 , 背脊疼痛 , 虚汗,理丈夫脚气,筋骨烦痛及阴阳毒,伤寒头痛 , 头旋目眩,手足筋急 。
《日华子本草》:利五脏,消食下气 , 醒酒 。作菜生热食并煎茶,治头风并汗出,豉汁煎治暴伤寒 。
《本草图经》:治头风,虚劳,疮疥,妇人血风 。
《滇南本草》:治跌打损伤 , 并敷毒疮 。治吐血 。荆芥穗 , 上清头目诸风,止头痛,明目,解肺、肝、咽喉热痛,消肿,除诸毒,发散疮痈 。治便血,止女子暴崩,消风热,通肺气鼻窍塞闭 。
《纲目》:散风热,清头目,利咽喉,消疮肿 。治项强 , 目中黑花,及生疮,阴颓,吐血 , 衄血,下血,血痢 , 崩中,痔漏 。

文章插图
荆芥的药用附方
1、治风热头痛:荆芥穗、石膏等分 。为末 。每服二钱,茶调下 。
2、治头目诸疾,血劳,风气头痛 , 头旋目眩:荆芥穗为末 。每酒服三钱 。
3、治风热肺壅,咽喉肿痛,语声不出 , 或如有物哽:荆芥穗半两,桔梗二两,甘草(炙)一两 。上为粗末 。每服四钱 , 水一盏,姜三片,煎六分 , 去渣,食后温服 。
4、治一切风,口眼偏斜:青荆芥一斤,青薄荷一斤 。一处砂盆内研 , 生绢绞汁于磁器内,煎成膏,余滓三分,去一分,将二分滓日干为末 , 以膏和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二十丸,早至暮可三服 。忌动风物 。
5、治大便下血:
①荆芥,炒,为末 。每米饮服二钱,妇人用酒下 。亦可拌面作馄饨食之 。
②荆芥二两 , 槐花一两 。炒紫为末 。每服三钱,清茶送下 。
6、治产后血晕,筑心 , 眼倒,风缩欲死者:干荆芥穗 , 捣筛 。每用末二钱匕,童子小便一酒盏,调热服 , 口噤者挑齿,闭者灌鼻中 。
7、治小便尿血:荆芥、缩砂,等分 。为末 。糯米饮下三钱日三服 。
8、治痔漏肿痛:荆芥煮汤,日日洗之 。
9、治癃闭不通,小腹急痛,肛门肿疼,无问新久:大黄(小便不通减半)、荆芥穗(大便不通减半),等分 。各别为末 。每服一、二钱 , 温水调下,临时加减服 。
10、治一切疮疥:荆芥、金银花、土茯苓 , 等分 。为末,熟地黄熬膏为丸,梧子大 。每旦、晚各服百丸,茶酒任下 。
【荆芥的功效与作用图片 荆芥的功效与作用】11、治风毒寡疬、赤肿痛硬:鼠粘子一升(微炒),荆芥穗四两 。捣粗罗为散 。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煎至五分,去滓,入竹沥半合,搅匀服之,日三服 。
12、治脚桠湿烂:荆芥叶捣敷之 。

文章插图
荆芥的药物配伍
1、荆芥配防风 , 加强祛风解表作用 。
2、荆芥配薄荷 , 一气一血 , 可加强解表发汗之效 。
3、荆芥配僵蚕 , 祛风解表 , 治湿胜带下等症 。
4、荆芥配白矾 , 祛风化痰之效增强,用治风痰壅盛,小儿惊风 。
5、荆芥配石膏,治风热头痛 。
6、荆芥配槐花炭,祛风止血,用治肠风下血 。
7、荆芥配升麻炭,升清阳,止出血 。
8、荆芥配大黄,清热通便 。
9、当归荆芥治中风 。

文章插图
荆芥的食用禁忌
1、表虚自汗、阴虚头痛忌服 。
2、《药性论》:荆芥久服动渴疾 。
3、《苇航纪谈》:凡服荆芥风药,忌食鱼 。
4、《纲目》反驴肉、无鳞鱼 。
5、《本草经疏》:病人表虚有汗者忌之,血虚寒热而不因于风湿风寒者勿用,阴虚火炎面赤,因而头痛者,慎匆误入 。
部分专业知识转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