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叶肿病是一种由真菌引发的病害,多发生在春夏和秋冬交替的季节,尤其是春末时 。该病主要攻击嫩叶和新芽 , 受感染后,叶片会出现膨胀浮肿的症状 , 患处正面会呈现球状凸起 。起初是浅红色的小斑点,随后逐渐变成褐色 , 并在叶表面产生白色的粉末 。之后,斑块会完全变成黑褐色,整个叶片会肿胀并蜷曲,最终病叶会枯死凋落 。
对于防治叶肿病,应在病斑扩大并出现白色粉末之前尽早剪除患病叶片,同时要注意将病叶远离植株并进行焚毁处理 。剪除病叶后 , 可以使用代森锌药液喷洒在植株上进行杀菌治疗 。
叶斑病是蜡叶杜鹃常见的一种病害,主要在潮湿的梅雨季节多发 。起初 , 叶面会出现一些小小的褐色斑点,随后这些斑点会逐渐增大并变暗 , 形成黑褐色的病斑 , 斑块上还会有黑色的斑点出现 。最终叶片会变黄、枯萎并凋落 。叶斑病对蜡叶杜鹃的生长有很大影响,不仅会影响当年的花期开花情况,还会影响次年的花苞形成 。
防治叶斑病的方法是发现病斑后及时剪除受感染的叶片,并使用托布津药液进行治疗 。
叶蜡病通常是由蚜虫引起的感染所致,叶子尖端会产生一层白色或淡粉色的蜡状物质,导致叶片枯萎和脱落 。
防治叶蜡病的方法是首先清理所有受感染的病叶,然后使用含铜制剂喷洒在植株上进行治疗 。平时养护时可以喷洒杀虫药剂来防治蚜虫和其他类似害虫 。
当土壤偏碱性、养护不当、水分过多或过少、施肥不及时、光照不足等因素出现问题时,蜡叶杜鹃容易出现黄化病症 。预防黄化病需要日常根据需求合理进行栽培 。
军配虫是一种常常聚集在叶片背面吸食汁液的害虫,会导致叶片出现一些白色泛黄的斑点,从而影响植株的生长 。对于这种病害的防治,可以喷洒辛硫磷等药液进行除虫 。
【蜡叶杜鹃的病虫害防治】短须螨是一种在夏季大量繁殖并以植株汁液为食的虫害 。发病后会导致大片叶子脱落,严重影响植株的生长 。类似的害虫还有叶蜂和介壳虫等 。可以用药物进行杀虫或者手动除虫 。平时要注意环境的通风透气等,并及时喷洒杀菌药物,合理养护进行预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