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窑 。“金丝铁线”,又叫“鳝血” 。由于瓷胚和釉膨胀系数不同,焙烧后冷却时釉层收缩率大,瓷器釉面上便会出现一种自然开裂的现象 , 其纹片如网交织、如冰破裂 。之后以墨汁为着色剂人工从裂纹中渗透进去,着色后颜色很深,就形成了金丝铁线 。
扩展资料
【金丝铁线是哪个窑口才具有的特征 哥窑的金丝铁线是怎么形成的】简介:南宋时,处州人章生一、章生二两兄弟在浙江龙泉县建窑制瓷,兄建造的窑为哥窑,弟建的窑为龙泉窑 。哥窑极负盛名,同汝、官、定、钧并为宋五大名窑 。哥窑列入宋代名窑,始于明宣德年间《宣德鼎彝谱》 。其窑址迄今未被发现,其“身世”扑朔迷离,成为我国陶瓷史上的“历史之谜” 。哥窑属官办瓷窑,供宫廷用,主要为陈设礼器之类 。
形成的原因:对宋代传世哥窑瓷器釉面裂纹的专有称谓 。传世哥窑瓷器的釉层肥腴,开细碎片纹 。纹路分两种:一种是釉裂形成大开片的黑色纹路,俗称“铁线”;另一种是釉裂形成小开片的金黄色纹路,俗称“金丝”,合而即有“金丝铁线”之美称 。其形成的原因是由于坯体与釉的膨胀系数不同,在窑内冷却的过程中釉因收缩率大而开裂 。
胎釉:哥窑纹片,多数呈“金丝铁线”,也有仅为单色“金丝”或“铁线”者 。纹片颜色有鳝血、浅黄、黑灰等,开片形状各异,常见的有百极碎、鱼子纹、蟹爪纹、网状纹等金丝铁线瓷器胎质有瓷胎、砂胎两种 , 因其胎骨含铁量较高,故烧成后呈现黑灰色、深灰色、浅灰色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