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宋活字印刷术谁发明的】北宋时期,活字印刷术在毕昇的发明下得以应用 。这种古代印刷方法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经过长期实践和研究发明的 。毕昇的方法很有创意:他用胶泥制作出规格一致的毛坯,然后在一端刻上反体单字,字划的高度与铜钱边缘的厚度相当 , 接着用火烧硬,制成单个的胶泥活字 。为了排版的需要,常用的字通常备有几个甚至几十个,以备在同一版内重复使用 。如果遇到不常用的字,没有事先准备的话 , 可以随时制作和使用 。为了方便挑选字,胶泥活字被按韵分类放在木格子里,并贴上纸条标明 。排字时,需要一个带框的铁板作为底托 , 上面敷一层由松脂、蜡和纸灰混合制成的药剂 。然后将需要的胶泥活字逐个排放在框内 。排满一个框就形成了一版,然后用火烘烤,等待药剂融化后稍微冷却固化,就得到了版型 。印刷时 , 只需要在版型上涂抹墨,覆盖上纸张 , 施加一定的压力即可 。为了实现连续印刷,可以使用两块铁板,一版用于加墨,另一版用于排字 , 两版交替使用 。印刷完成后,使用火将药剂烤化 , 轻轻抖动后,活字便从铁板上脱落下来 , 再按照韵母的分类放回原来的木格子中,以备下次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