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死谁手的典故


鹿死谁手的典故

【鹿死谁手的典故】“五胡十六国”是一个历史时期的表述,指的是晋时北方出现的多个少数民族独立的国家 。公元319年 , 石勒叛赵自立,建立了赵国,即后赵 。他的势力与东晋和成汉形成了鼎立的局面 。
一次宴会上 , 石勒欢迎高句丽等使臣,心情愉悦 。他喝酒后问大臣徐光:“我在历史上可以和哪位君王相媲美呢?”
徐光趁机恭维石勒,称赞他的智谋和武勇超越了汉高祖刘邦和曹操 。他说:“自古以来的帝王 , 没有任何人能够比得上您 。”
石勒笑着回答:“你的话夸奖得太过头了 。一个人怎么可能不了解自己呢?如果我碰到了汉高祖刘邦,我肯定愿意做他的部下,服从他的指挥,就像韩信和彭越一样争先效力;如果我遇到了汉光武帝刘秀,我会与他在中原竞争,一决高下 。但谁能成功,最终掌控天下,那就不得而知了 。”
石勒的言论受到了群臣的钦佩 。这句“鹿死谁手”意味着不知道政权最终会落入谁的手中 , 也象征着最后胜利的归属未定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