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设计师不仅要经得起市场考验,还需要有深厚的设计内功,即有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观察力和良好的图形语言表达能力,才能创作出具有独创性与审美性的,耐人寻味的作品 。
要成为经得起市场考验的平面设计师,还需要有深厚的设计内功 。既然是内功 , 就不是一日而成的,那种“灵光顿现”、一蹴而就的想法是很不现实的 。必须整日里既动脑又动手,直至进入到脑汁绞尽,心思挖空的境界 , 方可管中窥豹,早日打通任督二脉 。但内功的练就也不是闭门造车,盲目的分割和重组,是需要心法相助的 。笔者将自己的创意心法总结几点如下 , 愿抛砖引玉,与大家共酌 。
【设计师的创意心法】
切忌舍本逐末
在设计之中,我们要表现的主题是什么?我们经常会因为舍不得一些完美的弧线,鲜艳的色彩,而让我们的画面充斥的到处都是元素,让观者不知道我们究竟想说什么 , 想告诉他们什么 。同时逐本,也要真正的抓住本之所在,说到真正的点子上 。比如有人问我们:“某人是什么样的人”?其实他是想知道:这个人性格如何、爱好是哪些等等 。这样这个人才会在他的脑海里丰富起来,不只是姓名代号 。但是如果我们只是耐心的告诉他此人名字这三个字怎么写,就不是我们设计要带给观者的真正信息了 。
坚持情感路线
在进行创意时,要按照确定的产品定位来创造独特的主题,使广告创意有一个展开的基点,由此深化延伸确定创意方向,选择思考角度,决定定向的诱导 。例如椅子的广告,当很多设计师还在设计中大夸椅子的结实耐用时,有创意的设计师已经在大谈tun部的感受了,这才是对人性真正的关注和强调 。再如:耐克不再耐心谈它的气囊设计,它的口号是just do it , 宣扬运动的乐趣无处不在;戴比尔斯钻戒“钻石恒久远 , 一颗永流传” , 表达的是对浪漫婚姻牢固和持久的愿望 。
有采访人员采访广告大师伯恩巴克时问:“未来80年广告界有什么变化?” 伯恩巴克说:“人性一百万年都不会变,往后一百万年也一样 , 改变的只是一些表面的东西 。”
诉求单一
平面设计中 , 广告创意就是传达最能使消费者留下深刻印象并为其所接受的信息 。而有限的空间内不可能传达无限多的信息,因此对设计作品首先要确定什么是最重要的信息 。
直击耙心
平面设计就是用“形”来表“意”,让这个“意”求得观者的认知与共鸣 。所以设计师不能僵死的按照自己的标准去设计作品,而是应该充分研究设计对象,研究读者生活环境和喜好,进行构想与酝酿,确定设计主题,做到有的放矢,直击耙心 。推荐阅读:设计师提高效率的妙招!
学会放手重来
当我们最心爱的皮球掉到深洞里时,我们一定会想出各种办法来将它取出 。当一个又一个办法都失效时 , 很可能就会采取一种极端的行为,把洞炸开,同时球也没了 。碰到这种情况,最聪明的行为就是再买一个皮球 。在设计中,我们经常会碰到一些现实条件的限制,或者是我们自身的原因无法实现我们伟大的创意,这时往往钻进牛角尖里走不出来,有一种不撞南墙势不罢休的豪情 。在市场经济下,时间就是利益,与其在一个无法实现的美丽中停滞不前,不如放手重来,去追寻下一个创意 。
展现个性风采
平面设计绝不能随波逐流 , 趋同性与形象近似会失去观者应有的注意力 。但是追求设计的个性,是指对设计对象的气质、情感和企业形象等方面加以分析后形成的个性基调,并不是创作者自身的个性 。
强化品牌名称
平面设计中广告设计,其最终目的就是促进销售,也就是人们通过广告产生购买意向 。如果把品牌作填补画面空白放于次要位置,不肯在处理上予以强化 。使受众看了广告,记住故事,画面 , 图形等,而记不住品牌 , 那是最糟糕的事 。因此在这类设计创意中应把品牌的认知列入重要的位置,必须花功夫使产品名称、牌号强化 。
勿贪中英结合
比如“最近工作虽然busy,心情却比较high 。没事时做做spy或是shopping了” 。甚至中文的标题无法直译成英文时,也宁愿用拼音排列 。在作品设计中,要注意作品的展示环境、观者类群、风格定位,不能盲目的追求时尚中英结合 。
灵感是创意的灵魂,生活是创意的源泉,当一个成熟优秀的创意诞生时 , 才取决于设计师们对绘画和制作的技巧的熟练运用 。所以,要想成为一名真正优秀的设计师,无时无刻用头脑去观察、积累、思考 , 再用创造性思维去点燃灵感的火花 。前期的积累越丰富,思维碰撞产生的火花越多,创意的灵感就会愈加活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