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冠状肺炎疫苗最新进展 新型冠状肺炎药物和疫苗进展如何


根据新冠肺炎应急需求,围绕“可溯、可诊、可治、可防”的防控需求 , 明确了临床救治方案的优化和药物筛选、检测技术和产品、病毒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疫苗研发、动物模型构建这五个主攻方向 。
目前已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在病毒病原和流行病学方面,初步排除新冠肺炎的来源与已知家禽家畜的关系,提出蝙蝠是最有可能携带新冠病毒的源头 。
在动物模型方面,已经成功构建新冠肺炎感染的小鼠、猴子等动物模型 , 为开展药物和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评价提供了基础条件 。
在检测诊断方面,在已有七个诊断检测试剂获批上市的基础上,正在加快推进现场快速检测产品的研发和应用 。
在药物研发和临床救治方面,有些药品筛选和治疗方案已取得积极进展,正在推进临床试验,部分临床救治建议已经纳入诊疗方案 。
在疫苗研发方面,并行开展了灭活疫苗、核酸疫苗、重组疫苗等多条技术路线的研发 。
Q:临床治疗药物,有了吗?
A:一批药物已经初步显示出良好的临床疗效 。
对于新冠病毒疫情爆发的关头 , 研发有效的临床救治药物,努力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是当前应急攻关的重中之重 。
张新民介绍,科研攻关组已组织全国优秀的科研团队,利用计算机模拟筛选、体外酶活性测试等方法对七万多个药品或化合物进行筛选 , 遴选出五千个可能有效的候选药物,在普通冠状病毒感染的细胞水平上进行初筛,之后选定了100个左右的药物在体内开展新型冠状病毒的活性实验 。
在多轮筛选的基础上,科研攻关组聚焦到少数几个药品:磷酸氯喹、伦地西韦、法匹拉韦等一批药物,先后开展临床试验,目前部分药物已经初步显示出良好的临床疗效 。

磷酸氯喹:是一种上市多年的抗疟药物 , 安全性有一定保障,体外实验显示对新冠病毒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临床结果初步显示,磷酸氯喹对新冠肺炎有一定的诊疗效果 。
法匹拉韦:是治疗流感的境外上市药物,目前在深圳开展临床试验,初步显示了较明显的疗效和较低的不良反应 。治疗后第3到4天,用药组的病毒核酸转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
伦地西韦(瑞德西韦):这是一种国外公司研制的用于抗埃博拉病毒感染的药物,目前在国外的临床试验还没有全部做完 。我国科学家开展了体外实验显示,具有对新冠病毒较好的抑制作用和安全性 。目前武汉十余家医疗机构正在开展临床研究,已入组重症患者168例,轻型、普通型患者17例 。
Q:可怕的“炎症风暴”,有对策了吗?
A:部分临床结果“令人鼓舞”,正在进一步试验
周琪介绍,“炎症风暴”实际是轻症向重症和危重症转换的一个重要节点,它实际是一个细胞因子的过度反应,主要是人的免疫系统针对外界的病毒和感染的诱因“不分敌我”的时候,过度反应造成了对自身的伤害 。
如何阻断或压制“炎症风暴”?周琪介绍 , 在这方面,科学家也在筛选一些老药,比如在风湿病领域有效的药物,部分做了临床 。比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已经做了14例的重症和危重症病人 , 年龄最大82岁,这几例病人的结果看起来都是令人鼓舞的 。现在正在进行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大概有100余位病人入组 , 其中治疗组94例,对照组94例 。若证明有效将会尽快应用 。

另外,近期针对炎症因子风暴的工作还在不断地开展,相信会有更多的候选药物进入治疗的序列 。
Q:降低死亡率,对重症目前有效治疗方案吗?
A:恢复期血浆和干细胞技术被看好 。
张新民介绍,针对重症患者的有效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一个关键途径 。科研攻关组组织了针对重症治疗的新技术和新产品研究,从目前来看部分产品和技术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
一是采集治愈患者恢复期血浆 。处于恢复期患者的血浆中存在大量的保护性抗体,可以用于对重症患者的治疗 。截至目前,在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武汉金银潭医院等多家医院共对11位重症患者进行了治疗,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各项检测指标全面向好,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 。
第二个方面是开展干细胞技术在重症救治方面的临床研究 。干细胞治疗能够抑制免疫系统过度激活,通过改善微环境促进内源性修复,可抑制肺部急性炎症进展,缓解呼吸窘迫症状 。经过严格的临床前安全性、有效性评价,以及严格的质量检定,干细胞产品在遵照当前干细胞临床应用规范和药品临床试验规定的前提下对若干重症患者进行了治疗,也初步显示安全有效 。
Q:疫苗研发,进展如何?
A:正在多头并进,部分疫苗品种已经进入动物试验阶段 。
“我们现在实行挂图作战,每个工作节点精确到天 。”张新民介绍,为确保尽早研发成功,在科研攻关应急项目中我们并行安排了多条技术路线 , 包括灭活疫苗、mRNA疫苗、重组蛋白疫苗、病毒载体疫苗、DNA疫苗等并行推进,切实保障成功率 。

张新民表示,我们国家各研究团队的研发进度与国际进展基本保持同步 。这得益于在“重大传染病防治”、“重大新药创制”等国家重大专项的支持下,近十多年来我国已经在应对新发突发传染病能力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掌握了疫苗研发的最先进技术,拥有一支高水平研发团队和疫苗生产企业 。同时,我们积极倡导国际合作 。
中科院微生物所研究员严景华介绍,各种疫苗有各自的特点、优点和缺点,它们都是相辅相成的 。比如其中的重组蛋白疫苗 , 是把一个病原体最有效的抗原成份基因拿出来,进行体外重组,表达蛋白,然后制成疫苗 。目前这个疫苗进展非常顺利,目前疫苗的设计已经完成,现在已经在动物体内进行测试,看看免疫效果 , 还要进行安全性评价 。生产工艺研发也在同步进行 。
严景华特别提到,冠状病毒疫苗在全世界还没有一个上市的疫苗 。这意味着我们还缺乏经验,缺乏对风险的评估,所以新冠疫苗对科研人员是一个挑战 。“要充分证明风险和收益 , 因为疫苗是用在健康人身上的,必须安全有效 , 所以安全是重中之重 。”
Q:病毒源头找到了吗?
A:初步排除家禽家畜,蝙蝠目前嫌疑最大 。
吴远彬介绍 , 新冠病毒溯源和传播路径研究项目由中国疾控中心、中国科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等单位联合开展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所检测了585份华南海鲜市场及武汉多家生鲜市场环境标本及动物标本,其中33份新冠病毒阳性 , 其中31份来自经营野生动物的西区,通过这样集中的数据提示此次疫情可能与野生动物交易有关 。比如,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的团队检测了4800余份近年来收集的猪、禽、犬、猫等动物样品,均为阴性,通过这样的结果可以初步排除新型冠状病毒来源于家禽家畜 。这之前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所通过对新冠病毒基因组序列的比对,也显示出蝙蝠最有可能是新冠病毒的天然宿主 。
对于有研究称,穿山甲可能是新冠病毒的中间宿主之一 。对此,正组织有关科研团队进行论证,对新冠病毒从穿山甲到人的传播等问题 , 也在进一步加紧相关研究,如有进展将及时发布 。
Q:药物研发为什么这么难?
A:存在诸多客观要求,科学标准不能降低
多年来,一个新药大概要经历十年时间才能从想象走向成药的过程 。为什么花这么久?周琪表示 , 新药的出现是有客观限制的,也有它的时间要求,也有关键流程和步骤 。第一 , 要知道治疗一个疾病主要针对的靶点是什么,就是有的放矢,要知道治什么东西 。第二,当确定了药物靶点,要选到所有的候选化合物和候选药物,不是每一种药都可以成药的,同样还要经过药物的各种成药的相关试验 。药物研发成功后,还要评价它的安全性、有效性 。一定要在动物模型做很多长期的评价以后才有可能走到临床 。
这些环节里,任何一个环节对科学家而言都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 。我们今天应对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我们都期待一个新药的出现 。但科学的事情是含糊不得的,科学不能降低标准,一定还要按照科学的药物研发流程把它做完 。
【中国新冠状肺炎疫苗最新进展 新型冠状肺炎药物和疫苗进展如何】南通新型肺炎最新消息一览: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