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全文解释白话文:第一分、缘起:当时,佛陀在中印度的舍卫国,一座名为祇树给孤独园的道场当中,与一千二百五十位大比丘僧,共同安住修行 。这一天,到了快用斋饭的时候,佛陀便搭上袈裟,亲自托着自己的钵,缓步走入舍卫城中乞食 。按照每天的次序,依次进行 。得到适量的供养后,便托钵回到祇树给孤独园 。用完斋饭,收起袈裟来,将钵洗干净 。把赤裸的双脚洗净擦干,亲自铺设好法座,安然地坐到上面 。
第二分、须菩提尊者问法
这个时候,德高年长的须菩提尊者 , 在大众当中,从座位上站起来,整理好衣服,按礼节坦露右肩 。
然后左腿半蹲,右膝跪在地上 , 双手当胸合掌,非常恭敬地向佛说道:“世尊!您的功德真是太稀有了!因为您能够善巧地帮助菩萨们安心,保护大家的正念;并且善巧地把佛法宝藏和利益众生的事业,交付嘱托给诸位菩萨们,代代相传 。”
“请问世尊,如果有善男子或者善女人,已经发起了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无上正等正觉之心 。那么,他们的心应该如何安住 , 如何修行,如何降伏心中的烦恼呢?”
佛陀这样回答道:“太好了,太好了 。须菩提,就像你说的那样,如来能够善巧地帮助菩萨们安心 , 保护大家的正念;并且善巧地把佛法宝藏和利益众生的事业,交付嘱托给诸位菩萨们 , 代代相传 。
现在请你仔细聆听,如来将要为大家解说 。告诉已经发了菩提心的善男子和善女人们,应当让自己的心这样安?。Φ闭庋扌校Φ闭庋捣闹械姆衬?。”
须菩提尊者回应道:“是的,世尊 。我们大家非常高兴并期待您的说法 。”
第三分、大乘佛法的真正宗旨
于是,佛陀这样告诉须菩提尊者:“诸位大菩萨们,应当这样观想并化解心中的烦恼:所有一切种类的众生 , 不论是卵生、胎生,还是湿生、化生;不论是有身体形相 , 还是没有身体形相;不论是有思维活动,还是没有思维活动,或者既不是有思维、也不是无思维(非想非非想)的众生;我都应当度化它们,到达不生不灭的无余涅槃 。
像这样度化了无量无数无边数不清的众生,而实际上,并没有哪些众生得到了无余涅槃 。为什么呢?须菩提啊!因为,假如菩萨还有自我形相的执着,他人形相的执着,一切众生形相的执着,以及寿命相续形相的执着 。那么 , 他就不是真正的菩萨 。”
第四分、无住布施的妙行功德
“还有,须菩提,在修行布施方面,菩萨们对于任何事物 , 都应当以无所住着的心(所谓不住我相、人相、众生相和寿命相),而进行随缘自在地布施 。
也就是说,既不要执着于事物的形状、颜色和数量等色法而进行布施,也不要执着于事物的声音、香气、味道、触觉或者道理观念等任何一个方面而进行布施 。须菩提,菩萨们应当这样布施 , 不偏重于任何事物现象 , 也不服务于任何目的. , 这叫做不住相布施 。”
“为什么要这样呢?因为 , 如果菩萨不住相布施,他的福德就不可思议,无法称量 。须菩提,你怎么想呢?东方虚空的大小是可以想象或者度量的吗?”
“不可以的 , 世尊 。”
“须菩提 , 南方、西方、北方、以及上方和下方虚空的大?。强梢韵胂蠡蛘叨攘康穆?”
“不可以的,世尊 。”
“须菩提,菩萨不住相布施的话,他的福德,也和虚空一样不可思议,无法称量 。须菩提,菩萨们应当遵照如来的教导 , 而如实安住 。”
第五分、离虚妄相见如来
“须菩提,你怎么想呢?可以通过身体相貌如何,来观察并见到如来吗?”
“不可以的,世尊 。不可以通过身体相貌,观察并见到如来 。为什么呢?因为以如来的观察,所谓的身体相貌,并不是实有的身体相貌 。”
于是,佛陀告诉须菩提:“所有的一切形相,都是虚假而不真实的 。假如有人在见到一切现象的同时,就完全明白它是虚妄的假相,他就见到了真正的如来 。”
第六分、善根众生得正信
须菩提尊者恭敬地向佛陀问道:“世尊 , 难道真有一些众生,听到您这样的言语开示,能够生起真实的信心吗?”
佛陀告诉须菩提:“请不要这样说 。如来涅槃以后 , 甚至到了末法五百年的时候,仍然会有持戒清净,修福修慧的菩萨们 , 对于这样的言语开示 , 能够生起真实的信心,把它当作最真实的法义 。
你要知道,像这样的人,他们在过去世,绝不仅仅在一尊佛、两尊佛 , 或者三、四、五尊佛面前种过善根,而是已经在数不清的千万尊佛面前种过善根 。”
“如果有人听到如来这样的言语开示,哪怕只生起了一念间的清净信心 。须菩提,如来心中完全知道 , 完全明了 。这些众生 , 以一念间的清净信心,得到了无量无边的福德 。
为什么呢?因为这些众生在一念清净信心当中,放下了自我形相的执着,放下了他人形相的执着,放下了一切众生形相的执着 , 也放下了寿命相续形相的执着 。他们甚至放下了一切法相的执着 , 也放下了一切法相虚无的执着 。”
“为什么呢?因为这些众生的心,如果被形相所牵挂的话,那就说明他们执着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和寿命相;如果被法相所牵挂的话,那就说明他们执着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和寿命相;
如果被法相虚无所牵挂的话,那仍然说明他们执着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和寿命相(倘若如此的话,这些众生将无法生起哪怕一念间的清净信心 。”
“因此 , 你们大家不应当执着于法相实有,也不应当执着于法相虚无 。因为这个道理,所以如来经常告诉大家,诸位比丘及众弟子,倘若知道如来所说法义,就像渡人过河的筏子那样作用的话;他就明白了 , 真实的法义(像筏子一样)尚且应当随时放下,更何况那些虚无的法义呢?”
第七分、得无所得,说无所说
“须菩提,你怎么想呢?如来真地得到了无上正等正觉的果位吗?如来真地有法可说吗?”
须菩提尊者回答:“按照我理解佛陀所说的法义,并没有一个确定的法叫做无上正等正觉;也没有确定的法义,如来可以宣说 。为什么呢?因为如来所开示的法义 , 都不应当执着,也无法准确地描述 。
它们既不是实有的法,也不是虚无的法 。道理何在呢?因为一切解脱的贤者和圣人们,只是因为对于无为法证入的深浅不同 , 而显现出了表象差别而已 。”
第八分、一切正法出于此经
“须菩提,你怎么想呢?如果有人用堆满整个三千大千世界的金、银、琉璃、水晶、砗磲、赤珠、玛瑙等七种宝物来进行布施,他所得到的福德多不多呢?”
须菩提回答说:“非常多,世尊 。为什么呢?因为所谓的福德,并没有什么实质的福德本性,只是一些善因缘而已,因此如来方便地说福德很多 。”
“须菩提,如果另外有一个人,能够在这部经当中,信受持诵哪怕其中的一个四句偈语等内容,随缘为别人讲解 。
那么,他所获得的福德将胜过前面的人 。为什么呢?须菩提,因为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切佛陀,以及佛陀所成就的无上正等正觉之法,都是从这部经出生的 。须菩提,你要知道,所谓的佛法,并不是实有的佛法 。”
第九分、一切贤圣心相寂灭
“须菩提,你怎么想呢?初果须陀洹会生起这样的念头:我已经证得了须陀洹果 。他会这样想吗?”
须菩提说:“不会的,世尊 。为什么呢?因为须陀洹虽然是初入圣流的意思 , 而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圣人境界可以进入 。相反,正因为他的心已经不会迷入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境界 , 所以叫做初果须陀洹 。”
“须菩提,你怎么想呢?二果斯陀含会生起这样的念头:我已经证得了斯陀含果 。他会这样想吗?”
须菩提说:“不会的,世尊 。为什么呢?因为斯陀含虽然是一往来的意思 , 也就是命终先升天一次,再回到人间就能够证得阿罗汉果 。而实际上,他的心并没有往来之相,所以叫做二果斯陀含 。”
“须菩提 , 你怎么想呢?三果阿那含会生起这样的念头:我已经证得了阿那含果 。他会这样想吗?”
须菩提说:“不会的,世尊 。为什么呢?因为阿那含虽然是不来的意思,也就是命终升到天上 , 于天界证得阿罗汉果,不再回到人间 。而实际上 , 他的心犹如虚空,根本就没有不来之相,所以叫做三果阿那含 。”
“须菩提,你怎么想呢?四果阿罗汉会生起这样的念头:我已经证得了阿罗汉道 。他会这样想吗?”
须菩提说:“不会的,世尊 。为什么呢?因为根本就没有一个实有的法叫做阿罗汉 。世尊,倘若阿罗汉会起这样的念头:我已经证得了阿罗汉道 。他就已经执着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和寿命相,怎么能够称为阿罗汉呢!”
“世尊 , 您称赞我得到了远离分别的无诤三昧,在所有的人当中是最了不起的 , 是第一离欲大阿罗汉 。
世尊,我却丝毫没有这样的念头:我是离欲大阿罗汉 。世尊,倘若我会起这样的念头:我已经证得了阿罗汉道果 。世尊就不会称赞说:须菩提是了不起的寂静行者 。正因为须菩提根本就没有造作的身心行为,所以如来称赞须菩提,是了不起的寂静行者 。”
第十分、无住无得庄严佛土
佛陀问须菩提尊者:“你怎么想呢?如来过去世在然灯佛面前 , 确实因为某种法而得到了授记吗?”
“没有,世尊 。如来在燃灯佛面前,根本没有得到任何法 。”
“须菩提 , 你怎么想呢?难道菩萨真地会去庄严佛土吗?”
“不会的,世尊 。为什么呢?因为所谓的庄严佛土,并不是真的有佛土可以庄严 , 只是把菩萨利益众生的事业方便叫做庄严佛土而已 。”
“因此,须菩提,诸位大菩萨应当这样生起清净心:既不应当住着万物色相而生起自心 , 也不应当住着声音、气味、口味、触觉和观念想法等而生起自心 。应当无所住着地自然显现本心 。”
“须菩提,譬如有一个人,他的身体像众山之王的须弥山那样高大 。你怎么看呢?他的身体算不算高大呢?”
须菩提回答说:“非常高大,世尊 。为什么呢?因为以如来的观察,身体并不是实有的 , 只是方便地称为高大之身罢了 。”
第十一分、受持此经胜过布施
“须菩提,如同恒河中所有沙子的总数,有那样多条恒河 。你怎么想呢?所有这些恒河中的沙子 , 到底多不多呢?”
须菩提回答说:“非常多,世尊 。只是这些恒河,就已经多的数不清了,何况其中的沙子呢!”
“须菩提,我如今实话告诉你 。如果有善男子或者善女人,用堆满了刚才所说的恒河沙总数那样多个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 , 来进行布施 。你说他得到的福德多不多呢?”
须菩提说:“非常多,世尊 。”
佛陀继续告诉须菩提:“如果另外有善男子或者善女人,能够在这部经当中 , 哪怕信受持诵任何一个四句偈等内容,随缘为别人讲说 。那么 , 他(她)所获得的福德,将胜过前面的人 。”
第十二分、尊重此经即正法
“还有,须菩提 , 只要有人讲说这部经,哪怕只讲其中的一个四句偈等内容 。你要知道 , 讲经的这个地方,一切世间的天人、人、阿修罗都应当恭敬供养,就像供养佛塔佛寺一样 。
【金刚经全文翻译及解析 金刚经全译文百度文库】更何况有人能够完整地受持读诵这部经呢!须菩提,你要知道 , 这个人成就了最了不起的,第一稀有的妙法 。如果这部经典所在的地方,就等于有了佛陀;受持这部经的人 , 就是令人尊重的佛弟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