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VI设计如何移风易俗1

看VI设计如何移风易俗1

“物品”在生活中同样无处不在. 其以有形的形式, 通过使用过程, 反映着人们融于生活中无形的风俗习惯. 诸如餐具、茶具和酒具在类别、形制、容量、使用时的礼仪及手势等方面体现出人们具体的饮食风俗. 如果风俗是本质, 那么物品是现象 “物品”在多样的变化中, 暗藏着移风易俗趋势.
风俗是历代相沿积久、约定俗成的风尚、礼仪和习惯,是很复杂的社会现象 。在自然、社会环境改变时, 风俗会产生相应的变化,即移风易俗 。古人所云“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即说明了风俗的独特和多样性和复杂性 。依据秦永洲著的《中国社会风俗史》,风俗大致体现在服饰、饮食、居住、节日、婚姻、生老、丧葬和信仰方面 。可见 , 风俗包罗万象,移风易俗的现象也出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
“移风易俗”的说法最早出现在《荀子·乐论》中 , 讲述音乐对风俗、社会和对民心向善的教化作用,“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 。现代对产品的研究也同样上升到产品与人的道德、社会规范以及生活习惯等社会层面 。在现代生活中,移风易俗的现象非常普遍 。和以往不同的是,原本各自独特的风俗朝着大同的方向移易,因而造成一方面代表着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外文化的侵入导致原风俗的消失,另一方面社会的变化,使得大同的产品也侵蚀着独特的传统物品 。

移风易俗状态下的VI设计
移风易俗, 是一种变革性的行为,它倡导新风尚,革除陋习 。作为社会现象的移风易俗却在一定的深度下指导和制约着设计 。设计具有很强的功利性,在最初的设计时,不会自觉地思考此类关于传统文化、传统风俗的问题 。但当追逐利益的最大化时,设计要深入发展,除了更国际化方向,就是根植本土化 , 让产品更贴近本土生活需求 。传统风俗已变化 , 而适应新时代和新环境的新风俗正在形成,这时在设计中纳入移风易俗的思考会成为必然 , 这点尤其在日用生活用品设计中体现 。产品首先是普遍生活性 , 提高产品对现代生活的适用性不仅是实用功能的问题 , 还包括对现代生活中存在的移风易俗的适应能力 。
1、顺应移风易俗现象,设计成为一种全球性跨界时尚
风俗是一种行为方式,是地域性的、群体的,而且是重复出现的 。这种恒久性 , 从中说明其有一定的科学性和规律性 。因此,在众多的民俗研究中,关注最多往往是如何保存风俗 。

可是,在现代生活中移风易俗已是不可逆转的趋势,无论设计师是认同或否定、复归或背离,设计都应该往前看,更应该关注的是发展中的风俗 。这不完全是件坏事,顺其自然也未必不是一个崭新的开始 。古代的时尚成为今天的传统风俗,那么今天的时尚也可能成为明天的传统风俗 。这些设计上的变化,有些彻底地改变了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 。衣、食、住、行是风俗的内容,也是作为生物上的人和社会上的人的生活之根本 。VI设计作为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一种活动,囊括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 。设计已经融入到生活的每一个领域每一个角落 。这种跨界,不仅是行业的跨界 , 也是地域的跨界 。在越来越重视非物质遗产的今天,民俗受到强烈的追捧 。一个区域的风俗,可以形成一种国家的时尚,甚至形成一种国际时尚 。
2、家居生活的变化,设计趋于适应现代的自由角色转变
家庭小型化、家庭组成、家庭结构的变化,是现代家庭的发展趋势 。过去的四世同堂的大家庭不见了 , 代之而起的是一代或两代人居住的小家庭 。传统家族观念不断分崩离析,趋于解体 。

根植于传统的现代家具设计,体现了新的人文和礼仪变化 。在家具的设计上 , 没有等级概念 , 出现细节构造的一致性和圆桌席位的等同性,尊长观念淡薄,传统的“礼”逐步消失 。摆设上,风水观念已经不再强烈,“拜”无场地,“祭”移至室外 。建筑的包豪斯箱子风格的盛行,居住风俗由传统居住的基本模式发生了本质变化 , 尽管整体是群居 , 但群体内部的个体行如陌路,不相往来,群体关系冷漠 。
饮食在人们的生活活动的构成中占有和很重要的地位,也是最顽固的文化传统 。除本身的饮食生存的意义以外,饮食还是重要的会客手段,是中国人常用来达到和他人交流、进行社会和经济活动的方式 。上至统治者下至普通百姓,都将饮食活动赋予了更深刻的社会作用 。但在当代,在家中宴请宾客的待客方式 , 逐步转为以酒楼酒店作为宴请的场所 。家居饮食的方式更趋于个人化 。因而家庭饮食器具的设计在保持原有饮食方式的基础上 , 需要对家庭生活的个人特征进行深入分析,而不能一概而论 。
3、传统风俗的淡化,设计功能逐步多样化 , 甚至转化为传播与教育工具趋势
设计追求功能的最大化 , 设计师不断挖掘其潜能,为大众服务,但一般是局限于审美功能和使用功能两项 。现代设计应该追本溯源 , 对本土化充分考虑 。现在风俗的发展趋向淡化 , 设计有必要加强风俗的恢复 。生活形态的快速变迁成为了传统风俗适应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为弥补由于传统生活方式被快速全球化影响而带来的民族传统延续的严重问题,现代设计师要在日常用品功能设计中加入对使用者进行传统习俗、文化的教育功能 。这样,即使传统赖以生存的相似生活形态没能正常演进,也能在主观上让传承的主角“人”重新理解、接受和喜爱传统文化,发扬良好的社会风尚,并负有对民族传统延续的责任感 。如在当代众多国际设计风格涌入国内的情形下的VI设计复古风潮,一方面是国家对传统文化加大了宣传,而另一方面,则是许多人在面对复杂多样的生活物品设计进行抉择时 , 抱有一种对传统的怀念和肯定 , 对悠悠历史不断逝去的独特文化情怀 。
现代家庭关系相对更平等自由 , 每个成员都有适用与自己的饮食器具的渴望,以及适于营造不同生活环境气氛的饮食器具的期盼 。这对饮食器具最直接的影响是需要改变以往的十件成套的计量方式,需要进行小套数量的北京VI设计 。针对家庭组成人员的性格和角色,可以重新制订具体的个性化同时又是系统性的方案 。
【看VI设计如何移风易俗1】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