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怎么会跟华晨合作 宝马为什么要跟华晨合作

宝马怎么会跟华晨合作 宝马为什么要跟华晨合作

华晨汽车于去年11月申请破产重组 , 自主品牌中华汽车最近被传言被宝马收购 。毫无疑问,过去严重依赖“吸血”的华晨汽车终将逃脱被时代淘汰的命运 。此时 , 我们不是想在华晨下跌的时候打击它,而是想讨论市场会如何瓜分这只“瘦骆驼”,华晨下跌后会给市场带来什么样的连锁效应 。首先,我们需要弄清楚这只骆驼的分支结构 。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持有华晨中国、上海神华控股有限公司、金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陈欣中电控股有限公司四家上市公司 , 其中,华晨中国持有合资公司华晨宝马50%的股权(2022年将有25%交付给宝马中国) 。汽车品牌方面,华晨汽车集团拥有中华、金杯、宋华三个自主品牌,以及华晨宝马、华晨雷诺两个合资品牌 。看似庞大的华晨汽车集团,其实大部分都是亏损的 。华晨集团的利润主要来自华晨中国,后者的利润严重依赖华晨宝马 。所以,即使华晨集团申请破产重整,仍然会不惜一切代价保护其在华晨中国的股权 。2020年5月起,华晨集团陆续以超低价格(0.01美元/股)将华晨中国约12%的股份转让给辽宁SASAC旗下的辽宁交通建设投资;2020年9月,华晨集团将华晨中国剩余的30.43%股权转让给新成立的子公司辽宁新锐 。也就是说,华晨在破产重组前就已经转让了核心资产 , 甚至企图成立信托基金锁定资产 。背后的目的就不用多说了吧?所以,看似最抢手的华晨中国,由于归属的混乱,现在就相当于一张废纸,处于无人问津的状态 。相反,华晨集团旗下的其他板块,如金杯汽车、神华控股、中华汽车等 , 目前都有投资者感兴趣,包括宝马集团 。宝马的野心华晨宝马中国肯定是盯上了合资公司(华晨宝马)50%的股权,但目前宝马已经买下了华晨集团持有的中国汽车品牌,与华晨宝马的合资没有任何关系,更不用说华晨集团旗下的上市公司了 。被收购实体为华晨独立品牌中华汽车和华晨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中国表示:“我们希望以实际行动支持华晨集团的重组,并致力于进一步扩大我们在辽宁省的业务 。我们希望利用华晨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的现有产能” 。说白了,宝马对中国品牌本身不感兴趣,也不打算帮它复兴 。宝马感兴趣的是其背后的资产价值,比如现成的工厂和造车资质 。据了解,华晨中华大东工厂位于沈阳市大东区 , 工厂面积35万平方米 , 设计年产能15万辆 。这个工厂是按照宝马标准设计的,所以接手后宝马可以使用 。但这不是最重要的 。华晨中国大东工厂一街之隔就是宝马大东工厂,再往北就是2017年刚刚完成扩建的宝马新大东工厂 。换句话说,宝马收购这家工厂的目的是为了打通整个区域,提高协同效应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总额16亿元的收购案还包括价值4亿元的中国汽车生产资质 。业内猜测 , 宝马可能会利用这个“指标”成立另一家全资公司 , 专门生产新能源汽车 。说到独资公司 , 就要多了解一下汽车行业的股比变化趋势 。2018年 , 特斯拉在上海建立独资工厂 , 此前专用车和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限制取消;2020年商用车外资股比限制取消后,四川现代悄然转变为全资现代汽车企业 。2022年取消乘用车外资股比和合资企业不超过两家的限制 , 全面开放汽车外资准入 。宝马很可能是第一个吃螃蟹的外国车企 。事实上 , 早在2018年,宝马就宣布在2022年开放股比后,以36亿欧元收购华晨宝马合资公司25%的股份,股比从50%提升至75% 。现在华晨集团动荡,宝马很可能会把剩下的股权全部拿过来,陆续成立两家全资公司 。一旦宝马被全资收购,将对中国长期以来的合资局面产生较大冲击 。长期依赖合资企业的国内车企将不得不加大对自主品牌的投资 。届时,中国汽车产业的版图将会出现更多变数 。毕竟像华晨这样靠输血的车企不在少数 。8月31日,BAIC发布的上半年财报显示,BAIC上半年实现营收903.75亿元,其中北京奔驰营收达880.59亿元,对BAIC总营收的贡献率达97.4% 。与此同时,BAIC自主品牌的损失仍在进一步扩大 。今年上半年,北京品牌营收23.16亿元,同比下滑21.0% 。从销量来看,今年上半年,北京品牌销量仅为2.8万辆 , 同比下降20%左右 。此外 , 北京品牌上半年毛利亏损24.96亿元,较去年上半年亏损18.34亿元有所扩大 。【宝马怎么会跟华晨合作 宝马为什么要跟华晨合作】不可否认 , 在汽车工业的发展中,股比限制对我国汽车工业起到了促进作用,但同时也成为了一些汽车企业的“保护伞”,极大地阻碍和延缓了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 。此时 , 股比的完全开放将倒逼整个行业的转型升级 。中国汽车市场近20年的发展也证明了 , 真正的核心技术总是可以通过自研获得的 。目前行业一线的企业自己掌握了核心技术,如比亚迪、吉利、长城、长安等,而一些背靠大山的企业,一旦离开合资品牌,无异于咸鱼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秘书长张金华认为,“合资企业股比放开,本土车企保护期结束,压力陡增 。但是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特别是长安、吉利等中国品牌的集体发展 。,这种情况实际上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合资前的技术品牌优势 。”华晨的崩溃可以说是中国汽车发展史上的必然结果 。希望其他朋友能从中吸取教训,把命运重新掌握在自己手中 。但是在新能源和开放分成比例的大潮下,留给他们的时间真的不多了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