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有什么风俗简介 冬至的传说是什么习俗有哪些

冬至有什么风俗简介 冬至的传说是什么习俗有哪些

1、冬至吃“娇耳”
在我国北方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为何冬至这一天要吃饺子呢?饺子原名“娇耳”,相传是我国医圣张仲景发明的,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了 。
东汉末年 , 名医张仲景见很多穷苦百姓忍饥受寒,耳朵都冻烂了,于是发明了“祛寒娇耳汤”,其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药材在锅里煮熬,煮好后再把这些东西捞出来切碎 , 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下锅煮熟后分给病人 , 每人两只娇耳,一碗汤 。人们吃下祛寒汤后浑身发热,血液通畅,两耳变暖,一段时间病人的烂耳朵就好了 。
张仲景舍药一直持续到大年三十 。大年初一,人们庆祝新年,也庆祝烂耳康复,就仿娇耳的样子做成食物,并称之为“饺耳”、“饺子” 。此后,“祛寒娇耳汤”的故事一直在民间广为流传 。每逢冬至和大年初一,人们吃着饺子,心里仍记挂着张仲景的恩情 。所以 , 现在又有“冬至吃饺子一冬不会冻耳朵”的说法 。

2、圆满一整年
冬至吃汤圆,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在江南更是普遍 , 民间也有“吃了汤圆大一岁”的说法 。汤圆也称汤团 , 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所以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 。
汤圆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 。冬至 , 老上海人是最讲究吃汤圆的,亲人们聚在一起品尝新酿的甜白酒、花糕和糯米粉圆子,然后用肉块垒于盘中祭祖 。
3、给大米搭个伴
在江南一带,人们在冬至这一天有煮吃赤豆饭的冬至习俗 。传说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恶多端,死在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 , 仍残害百姓 。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因而人们在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 , 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

4、羊汤暖身最有用
在冬至这一天,银川有个习俗 , 这一天要喝粉汤、吃羊肉粉汤饺子 。银川人还给羊肉粉汤叫了个特别的名字——“头脑” 。羊肉粉汤由蘑菇和羊肉烹饪而成,佐以盐、姜、葱、蒜、辣椒、酱油等调料,汤滚开后放进切好的粉块、泡好的粉条,再加入韭黄、蒜苗、香菜,这样一锅五颜六色的羊肉粉汤就做好了,香气扑鼻,让人垂涎欲滴 。
5、一桌烧味不能少
对广东人来说,冬至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节日,甚至比春节还重要得多,所以,广东人有句话叫“冬至大过年” 。
据介绍,冬至这天,大多数广东人都有“加菜”吃冬至肉的风俗 。其中,烧腊就是广东人冬至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传统食品 。全家人在祭祖之余,准备一桌大鱼大肉、腊肉腊肠,谈笑风生地吃一顿,以祈求来年能鸿运当头,大吉大利 。有些广东人还有在冬至这天向亲朋好友送腊肉的习俗 。

6、九层糕要祭祖
在我国台湾地区还保存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 。用糯米粉捏成鸡、鸭、龟、猪、牛、羊等象征吉祥的动物,然后用蒸笼分层蒸成 , 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 。同姓同宗者于冬至或前后约定之早日 , 集到祖祠中照长幼之序祭拜祖先,俗称“祭祖” 。祭典之后 , 还会大摆宴席,招待前来祭祖的宗亲们 。大家开怀畅饮,相互联络久别生疏的感情,称之为“食祖” 。
7、冬至美酒久留香
客家人认为,冬至时的水味最醇,用它酿的酒可久藏不坏,柔和爽口,回甜生津,后劲颇足 。所以 , 客家人冬至酿酒已成为习俗 。为了这一天,客家主妇常挑个吉祥的日子,专门到集市添置酿酒的器具,把陈年的酒坛搬到溪流中,用黄黄的细沙洗去污物 , 再让清凉的泉水反复冲洗,最后置放在阴凉处风干 。
8、亲绣鸳鸯鞋
古代女子会在冬至日向公婆敬献鞋袜 。后唐《中华古今注》称:“汉有绣鸳鸯履,昭帝令冬至日上舅姑 。”此后妇女在冬至日向公婆敬献袜履,便相沿成习 。三国时魏国曹植在《冬至献袜履表》中有“亚岁迎祥,履长纳庆”的句子 。《酉阳杂俎》中载:“北朝妇人常以冬至日进履袜及靴 。”旧俗中无论南北,都流行这一风俗,大概是女红试手并祝尊长福寿绵长之意,因此,在过去冬至也称为履长节 。
【冬至有什么风俗简介 冬至的传说是什么习俗有哪些】9、扫雪迎客
《天宝遗事》载,唐人王仁裕每逢大雪 , 则扫雪通路,延请宾客到居处宴饮,称之为暖寒会 。后人在冬至之后,也有人招集朋友,轮番聚饮 , 称为消寒会 。《金陵岁时记》记载:“吾乡当冬至节后,九人相约谦饮 , 自头九以至九九,各主东道一次,名日消寒会,文人墨客饮酒之余,兼及韵事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