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老张》催泪刷屏,“某某某”的表演为何打动你( 二 )


张维伊说:“如果在事业上让我必须斩掉一些表演类型的话 , 话剧一定是最后一个 。 ”
在刘同看来 , 话剧舞台的每一场都是一次不可复制的演出 , 每一场都是由观众和演员共同完成的 , 是独一无二的 。 “我很着迷这种转瞬即逝的感觉 , 对我而言 , 话剧舞台是纯粹的” 。
舞台艺术原本的魅力吸引着左凌峰 。 “我们的气场和观众都在一起 , 感觉酣畅淋漓、无与伦比” 。
尽力打磨《再见老张》 , 没有遗憾了
左凌峰说 , 参加节目仿佛是“这十年的一个毕业大戏” , 他把这些年的所学所用毫无保留地展示了出来 。
参加《喜剧大赛2》 , 是三人深厚舞台经验的兑现 , 又是他们摸索喜剧的开始 。 他们从头开始学习sketch(素描喜剧) , 9个月在一起创排打磨比赛作品 。
对于左凌峰而言 , 最大的挑战是从海选进到初舞台之前 , 学习怎么在台上做喜剧的时间段 , 那是最迷茫的 。 “你对自己的创作和作品是不清晰的 , 你没有把握 。 我们在被节目组通知能进到节目之前 , 那一段时间都是高密度的创作 , 每一次创作在得到反馈之前都是非常慌张的 。 进到节目之后最大的挑战就是:能不能顶住压力走完全程?”
张维伊回忆 , “某某某”面临过三个挑战节点 。 第一个节点是初舞台 , 当时有两到三个月的时间去学习sketch , 来的时候他们深知自身是不会喜剧 , 是不搞笑的 , 推翻了无数作品找到了《排练疯云》 , 幸好第一次展演观众反馈给了三人很大信心 。
第二个节点是第三赛段“某某某”和管乐、张小婉的合作赛《军师恋盟》《遇人不赎》 。 “二十天两个作品的压力 , 时间、人员调配和精力都不是很乐观 , 好在我们一起扛过来” 。
《再见老张》催泪刷屏,“某某某”的表演为何打动你
文章图片
(《遇人不赎》剧照)
第三个节点就是总决赛 , “某某某”面临“缺失编剧+身体疲惫”的状况 。
在《喜剧大赛2》决赛舞台上 , 《再见老张》作为压轴登场的“毕业大戏” , 被大家赞赏“太完美了”“太好了” 。
在婚礼彩排中 , 父亲灵魂忽然附在好哥们身上 , 儿子急迫让他“转换身份” , 顺利体验完婚礼仪式 , 这构成了喜剧元素;而父亲对人间的眷恋 , 对儿子的深沉祝福 , 配着歌曲《路过人间》 , 令观众为之动容落泪 。
《再见老张》催泪刷屏,“某某某”的表演为何打动你
文章图片
《再见老张》催泪刷屏,“某某某”的表演为何打动你】(《再见老张》剧照)
徐峥如是评价《再见老张》:这就是喜剧的魅力、喜剧的伟大 。 你如果前面没有那样开怀地去笑 , 到后面情感也不可能那样汹涌地出来 。
做父子情题材作品 , 是张维伊一直以来的夙愿 。 “某某某”以及其他助演伙伴们 , 共同完成了他对“老张”的心愿 。
张维伊告诉采访人员 , “父子情”题材他们一直找不到切入点和game点 , 最后可能是不想留遗憾就“硬推” , 推出来了 。 经历了人员缺失和协调人员排练的这些困难 , 作品终于成型 。
“这是维伊一直以来的夙愿 , 我们两个非常想帮他完成 , 就拼了命把这个作品推了出来 。 ”左凌峰说 , 《再见老张》是很难写的群像戏 , 且当时没有编剧 , 他们仨轮流写剧本 , 不停修改 , 不停思考 。
刘同说 , 一度找不到解法的时候 , 有一天晚上刚巧想到了“父子局”这件事 。 “我们想 , 如果天天让你叫爹的哥们儿真的是你爹呢?想到这个点后 , 当时我在米未熬了一晚上写出初稿 , 维伊改的二稿 , 后来我们三个一直在磨本子 , 因为我们的作品里也有其他六强的选手 , 所以排练时间比较紧张 , 他们也是百忙之中抽出两天时间参与排练 , 很感激他们能包容我们的任性”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