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在农村 农村俗语“有一儿不老,有两儿没家”,老人的经历才明白

生在农村 , 我对农村里的方言和俗语感到格外亲切 , 总感觉在那精炼的语言里 , 蕴藏着许多生活哲学和人生感悟 。
这不 , 元旦放假跟我妈赶集 , 看到她和一位熟人聊天 , 说到最后 , 那位老阿姨长叹一口气“有一儿不老 , 有两儿没家” 。 我虽然不明白具体含义 , 却也明白 , 这声叹息里藏了很多心酸和委屈 。
后来听我妈讲那位老人的经历 , 我才明白这句话的含义 。
生在农村 农村俗语“有一儿不老,有两儿没家”,老人的经历才明白
文章图片
◆“有一儿不老”:家有儿子 , 父母不敢老 , 也不能老
我妈说 , 这位阿姨家里有一儿一女 。 女儿早早结婚成家 , 儿子目前已经毕业 , 开始工作 。
老两口为了给儿子攒结婚用的钱 , 起早贪黑在菜市场进菜、摆摊、卖菜 。 家里还养了几头猪 , 卖不掉的烂菜叶子就成了猪粮 , 一年到头 , 卖猪还能挣俩钱 。
我妈曾劝她歇歇 , 别对自己这么狠 。 阿姨说 , 她不敢松懈 , 一松懈心就老了 , 接下来病啊什么的都来了 。 儿子还没结婚 , 他们老两口不能拖后腿 。
我听了十分感慨 。 如今家有儿子 , 除了要为儿子攒筹办婚礼钱 , 还要攒彩礼 , 还要付买房首付 。 等儿子成家生娃后 , 还要马不停蹄帮忙带娃 。
等孩子一点点长大 , 父母差不多也年迈了 。 但闲在家里怎么能行?只要身体尚可的 , 还要打份零工、挣点钱 , 为自己的养老准备着 , 谁也不想以后走不动了 , 成为儿子的负担 。
对于总是为子女无私奉献的中国父母来说 , 可不就是家有儿子 , 自己不敢老 , 也不能老 。
生在农村 农村俗语“有一儿不老,有两儿没家”,老人的经历才明白
文章图片
◆“有两儿没家”:因觉父母偏心而生罅隙 , 两兄弟常互不相容 , 殃及父母
这个就很容易理解了 。 俗话说“一个和尚挑水喝 , 两个和尚抬水喝” 。 我们如今还是默认儿子是给父母养老的主力 。 如果家里有一个儿子 , 那儿子给父母养老责无旁贷 , 无论如何他都得担着 。
生在农村 农村俗语“有一儿不老,有两儿没家”,老人的经历才明白】但如果家里是两个儿子 , 因为父母养老问题争执不休的 , 不在少数 。
有的因为父母给这家带娃没有给那家带娃 , 或者觉得父母太偏向其中一个、忽视另外一个而寒了心 , 父母生病了也不想管 。
偏偏总是被宠爱的那个儿子呢 , 因为从小被娇惯 , 习惯了索取没有过付出 , 对年迈的父母十分不上心 。
生在农村 农村俗语“有一儿不老,有两儿没家”,老人的经历才明白
文章图片
当然 , 这其中有父母自身原因 , 既有两儿 , 为何不一碗水端平?但这其中也藏着人性 。 人性从来都是“不患寡而患不均”的 。 身为子女 , 如果父母总是无意识地偏向另一个儿子 , 被忽视的那个自然心里不平衡 。
“有一儿不老 , 有两儿没家” , 这话虽不绝对 , 却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某些社会现象 。
为人父母 , 从孩子出生的那刻起就担起了责任 , 责任的终止并非在孩子18岁长大成人 。 而父母自身的养老问题 , 也不该总指望在子女身上 , 自己早早做打算 , 到时候才不至于因期待落空而失望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