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大学教授李玫瑾 , 曾在节目中公开发表对江歌一案的分析言论 , 被网友投诉到公安大学 。 江歌妈妈的支持者们认为 , 这是一种对江歌妈妈的质疑声 。 李玫瑾随后被公安大学纪检约谈 , 被要求不再就此案发声 。
03
为什么会这样?一场现实中血腥暴力的悲剧 , 又引发出愈演愈烈的网络暴力 。
为什么在一件并不复杂的事情上 , 我们总是不能取得起码的底线共识?
江歌妈妈痛失独生爱女 , 为爱女权益而奔走 , 有人说她吃江歌的“人血馒头” , 可有一点点正常人的逻辑?
刘鑫确实坏 , 但从法律角度看 , 罪不至死吧?有网友支持刘鑫 , 你可以认为这样的人非蠢即坏 , 但不殃及其家人 , 这是现代社会中的常识吧?
这样的对立与撕裂 , 这样的被情绪裹挟的表达 , 不只出现在江歌事件中 , 也出现在许多公共事件中 。
比如 , 最近 , 某地疫情出现后 , 科研女神颜宁提了点不同意见 , 就被人说是蹭热度——名满科学界的她 , 需要这样的热度吗?
本文图片
▲科学家颜宁的微博截图
再说一件发生在我自己身上的事 。
有一天 , 我往某个微信群里转了一个关于如何科学跑步的帖子 。 我很担心在群里引起不必要的争论 , 所以 , 那些话题性的帖子我通常不往该群转 , 自认为这样的科普帖子 , 应该人畜无害吧?
没想到 , 因为帖子开头引用了一个美国专家的建议 , 很快就有人在群里质疑 , 连跑个步都要美国人来教?你这是何居心?
你说 , 面对这样的人 , 你跟他还有讨论的空间吗?
当然 , 类似这样的人 , 在网上也没少挨骂 。 不过 , 一些人用骂街式的甚至是恶毒的语言对其进行侮辱与人身攻击 , 在我看来又有点过了 。
一些人不知不觉就站到了自己批评的那一边 。
04
写到这里 , 我想我也得做好挨板砖的准备了——这年头 , 和“公知”一样成为贬义词的 , 还有“理中客” , 即理性、中立、客观之缩写 。
不记得谁说过这样一句话:在只有直线的世界里 , 任何曲线都是有罪的 。 很多人的世界里 , 除了赞成与反对之外 , 就没有中间地带 。 非此即彼、非黑即白、非友即敌 , 是很多人的逻辑画像 。
这是一个观点过剩而理性稀缺的时代 , 人人急于发声 , 而没有足够的耐心倾听;急于说服 , 却不愿进行善意的交流 。
动辄站队 , 动辄往死里撕 , 观点撕裂了 , 但我们生存的物理空间没办法撕裂 , 所以 , 这种低水平的戾气弥漫的骂战 , 是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一种真实的相互伤害——这是一种少有人提及的“互害” 。
【江歌案|江歌案判了,但网友撕得更凶残了!】网络暴力之中 , 无人可以幸免 。 个人情绪的社会化传播折射出情绪背后的非理性危机和对理性回归的思考 , 人性和理性本就不应该是硬币的两面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离婚|女人离婚后生活怎么办?这个女人讲了真心话
- 中国最有名的3座名山,你都去打卡了吗?有生之年建议都去一趟
- 林庆昆|《完美伴侣》“离婚了,我就没有家了!”林庆坤为何是这个反应?
- 为什么要学会放手?是为了放过自己
- 《开端》众生皆苦!除了小人物让人破防,还隐藏着什么样的思考?
- 人老了,真正的富有,是拥有一个和睦美满的家
- 我爱过你,后来放下了
- 米饭|你有多久没吃到米饭香了?
- 经常在办公室讽刺我们的女同事,净身出户了,如今送外卖为生
- 我们终究和次爱的人,一起欢喜了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