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叔夸我乖巧懂事,却转头问爸爸:“你们真的不考虑再要一个吗?”( 三 )


但我不仅不紧张、不害怕 , 甚至还十分期待 , 像是在等待手术为我装上一颗会跳动、会疼痛、会感知这世界万千的有烟火气的心脏 。
很快 , 护士进来通知 , 加了一台临时手术 , 我的手术被推迟到几个小时之后 。 于是 ,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里我不断催促妈妈去询问 , 就像学生期待下课一般平常却焦虑 。 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完成手术 , 就像完成一场等待了整个童年的游戏 。
当医生把我抱上手术台 , 束缚住我的手脚 , 我听到的最后一句话是:一会儿她就听不到我们说什么了……再醒来的时候 , 我的视线还有些模糊 , 想要动一动身体 , 却发现腿似乎被绑在了床沿的护栏上 , 挣扎几番无法动弹 , 我才恍恍惚惚想起来 , 原来刚刚做完了手术 。
术后的恢复期很短 , 没两天我就可以出院了 , 在北京读大学的表姐特意来接我出院 。 我见到表姐 , 把她拉到病床边 , 神秘兮兮地笑着问:“你要不要看看我的手术伤口?”表姐仿佛受了天大的惊吓 , 后退了好几步 , 连连摇头加摆手:“我不看我不看……”我把手放在伤口处 , 扁了扁嘴 , 小声嘟囔:“只是几个针眼而已嘛 。 ”
这 , 就是我十岁那年的手术 , 一场所有人都如临大敌 , 我自己却无知无觉的手术 。
术后的人生
完成了手术这件大事 , 我的人生似乎该回归正常的轨迹了 。 然而 , 事实上人生的阵痛却从此时才真正开始释放威力 。
随着身体的渐渐康复 , 各种不舒服悄悄从我的生命退场了 , 但背负着“心脏病人”的标签 , 我依然被禁止参加体育运动、禁止进行任何刺激性的娱乐活动 。 我依然是旁人眼中的“玻璃人”“林妹妹” , 依然孤僻 , 甚至清高 。
刚刚被亲人们从疾病的阴影中拉出来的我 , 应该比普通小孩更珍惜生命、热爱生命的我 , 却无数次把生命当成痛苦的折磨 , 只想从中解脱 。 直到2015年 , 新的诊断再次改写了我的人生 , 我被确诊为重度抑郁症 。
到今天 , 我依然每天服药 , 定期做心理咨询 。 从心脏到心理 , 我和疾病的缠斗贯穿了大半个人生 , 并且目测还将在未来继续 。
那么 , 关于抑郁症的故事 , 就留到下次再好好聊吧 。
医生点评
代天医|前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主治医师
动脉导管未闭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 , 占先天性心脏病的10%~21% , 每2500~5000例存活新生儿中即可发生1例 。 男女患病比例约为1:3 , 早产儿发病率明显增加 。
动脉导管是主动脉与肺动脉之间的通道 , 之所以称为“未闭”而不是“缺损” , 因为这是胎儿时期的正常血流通道 。 胎儿不通过肺吸入氧气 , 而是经脐血管获取养分 , 需要通过动脉导管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 。
新生儿开始呼吸后 , 由于动脉血氧分压升高及导管内压力降低等 , 动脉导管通常在出生后数月内闭合 , 自此主动脉与肺动脉的血流被完全分隔开 。 如果1岁后仍持续不闭合 , 即为动脉导管未闭(patentductusarteriosus , PDA) 。
叔叔夸我乖巧懂事,却转头问爸爸:“你们真的不考虑再要一个吗?”
文章图片
图丨影像时间
如果动脉导管内血流量很小 , 可以不出现任何症状;分流量大则会引起乏力、心悸、胸闷、咯血、皮肤青紫等 , 并导致儿童生长发育受限 。 作者的鼻衄并不是典型症状 , 这种疾病一般也不会引起胸痛(很多心血管病都不以胸痛为主要表现) , 但可能会让人更容易“感冒” 。
多数患者可经听诊发现心脏杂音 , 超声心动图是诊断动脉导管未闭的最常用检查方法 , 确诊的同时还可以评估导管结构和分流情况 , 为医生制定下一步治疗方案提供指导 。 可以导致心脏杂音和分流的疾病很多 , 当超声心动图不能明确病情时 , 还需要进一步检查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