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贡唐卡有哪些明显的艺术特点

热贡唐卡艺术是中国藏传佛教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颇具广泛影响的流派 , 从十五世纪开始 , 发祥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境内隆务河流域 。 数百年来 , 这里有大批艺人从事民间佛教绘画艺术 , 从艺人员之众多 , 群体技艺之精妙 , 都为其它藏区所少见 , 故被誉为“藏族画家之乡” , 而同仁地区在藏语中称为“热贡” 。
热贡 , 意为梦想成真的金色谷地 , 集中在黄南藏族自治州隆务河中下游流域 , 处于九曲黄河第一湾 。 羌 、藏 、汉 、鲜卑 、蒙古等诸多民族在这一地区繁衍生息 , 多种文化在此融合 , 随着藏传佛教尤其是格鲁派在安多地区的传播 , 热贡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藏传佛教艺术形式 , 热贡唐卡也成为雪域高原一颗璀璨的明珠 。
勤劳的热贡艺人数百年来足迹遍及西藏、青海、四川、甘肃、内蒙古等国内各地和印度、尼泊尔、泰国、蒙古等国 , 给这些地方留下了众多精美艺术品 。 这门独具一格的古老藏族文化艺术 , 其作品造型准确生动 , 工笔精细绝美 , 色彩艳亮 , 富于装饰性 。 其质朴的画风、匀净协调的设色、惟妙惟肖的神态刻画 , 充分体现了藏族人民勤劳的智慧和灿烂的文化 。 热贡艺术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枝瑰丽的奇葩 , 也是藏族不同地区之间、藏汉民族文化之间交相辉映的产物 。
2006年5月20日 , 热贡唐卡艺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唐卡是一种卷轴画 , 是一种便于悬挂 , 易于收藏的画种 , 用彩缎装裱而成 。 这种画具有显明的民族特点 , 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 历来被藏族人民视为珍宝 。
唐卡的弥足珍贵 , 从开始描绘的一刻就注定了 。
唐卡大部分画师具备僧人的身份和经历 , 绘制唐卡是践行佛教仪轨和修行的一部分 。 绘制过程中每一步都有着严格的规定 , 从创作之初的沐浴净身, 奉献贡品 , 念诵经文 , 为绘画所用工具祈祷 , 到绷展打磨画布 , 研制颜料 , 构造草图与造像度量 , 再到着色、晕染、勾线、开眼 , 绘制过程常常历经数月甚至数年 。 一幅唐卡用时长短 , 决定了唐卡尺寸和复杂程度 , 这也是判断其价值的重要因素 。
而创作唐卡的过程和所使用的颜料 , 也是唐卡文化与收藏价值高的原因之一 。 传统唐卡所用颜色原料皆取自大地 , 包括天然宝石矿物、稀罕的植物以及特别稀有的土壤 , 如金、银、珍珠、玛瑙、琥珀、珊瑚、松耳石、孔雀石、藏红花、蓝靛等 , 这些颜料绘制的唐卡历经百年甚至千年 , 画面仍金碧辉煌 , 灿烂如新 。
唐卡艺术源自追求和信仰 , 画卷可以幻化作极大或极微的宇宙 , 它是佛教世界观的浓缩 。 绘画唐卡如同皈依 , 观看膜拜更是将此生的有限融入到唐卡的无限中 , 使人能“籍幻修真” , 达到平静安稳之境 。 裹成一卷的唐卡就是随身携带的庙宇 , 走到哪里都能成为一种象征 , 让人们祈祷、礼拜、观想 , 或保佑亲人 。
热贡地区的唐卡题材极为广泛 , 常见的有:释迦牟尼、无量寿、菩萨、文殊、观音、白度母、罗汉、护法神以及各时期有名的高僧等 。 在绘画技巧上它相似于汉族的工笔重彩 , 一般采用单线平涂略加烘染和色块填勾的手法 , 构图都采用散点透视的手法 。 画面上的神、佛、山水、花草、楼台亭阁、各种鸟兽等都绘得很细致、生动而色彩鲜艳 , 特别是一些被夸张变形的密宗造像 , 性格鲜明 , 形态各异 , 对不同身份的神给予不同身份的性格 , 有的静坐 , 有的狂舞 , 有的微笑 , 有的愤怒 , 有的和善慈祥 , 有的青面獠牙 , 真是千变万化 , 姿态各异 , 各尽其妙 。 热贡唐卡画人物形象笔精而有神 , 形象栩栩如生;写走兽花鸟 , 则精于勾勒 , 注意设色 , 姿态生动 , 配奇石山景 , 峰峦叠嶂 , 气势雄伟;绘宫殿楼阁 , 格调稳重 , 布置壮丽 。 在取景布局上视野广阔 , 不受时间、空间的局限 , 把同一主题而发生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事物组合在一起 , 使一幅作品犹如一本连环画 , 使画面有咫尺千里之感 , 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 热贡唐卡这种独到之处的技巧 , 使其在同类艺术中别具一格 , 成为藏画艺术的一种风范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