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有一种温情 , 叫“有钱没钱 , 回家过年 。 ”
掀开日历 , 不觉已经到了腊月二十 , 距离过年越来越近了 。
朋友圈里开始涌现出各类“年味”的图文:
一家老小齐上阵 , 拆洗窗帘、晾晒被子 , 把家里角角落落积了一年的灰都扫得干干净净 , 把家里布置得焕然一新 。
各类商家举行年底清仓和年货节活动 , 琳琅满目的商品不断刺激着人们的购买欲 , 给自己和家人捎一份新年礼物 , 成为抑制不住的冲动 。
老人家开始准备各类土味年货 , 杀年猪、做米果、包饺子 , 念叨不停的是 , 孩子们今年会不会回来过年 。
远在他乡的“打工人” , 劳累了一年 , 终于可以给自己放一个“年假”了 , 掰着手指头倒数着工厂或公司放假的日子 , 迫不及待地买好车票 , 归心似箭 。
当日子 , 从年头走到了年尾 , 人们紧绷的神经终于可以稍稍松懈了下来 。
“有钱没钱 , 回家过年吧 。 ”这是亲情在呼唤 , 这是奔波不停的生活里 , 给予自己和家人的最好礼物 。
当我们把“准备过年”提上议事日程的时候 , 心中也就莫名地欢喜起来 。 盘点一年的收成 , 多收了三五斗也好 , 依旧收入欠佳也好 , 只要我们陪伴在我们身边的人 , 依旧在 , 那些熟悉的唠叨 , 还萦绕在耳边 , 就有一种归属感和幸福感 。
可是 , 当父母不在了 , 心中便空落落的了 。
有道是:父母在 , 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 , 人生只剩归途 。
“回家过年” , 如同婴儿重回母亲的怀抱 , 那熟悉的味道 , 那笃定踏实的感觉 , 无法用言语描摹 。 父母不在的故乡 , 该如何安放这份浓浓的思乡之情?
本文图片
02
父母在 , 兄弟姐妹们团圆叫“回家”;父母去世后 , 兄弟姐妹之间成为了“走亲戚” 。
邻居黄大爷已经九十七岁了 , 早两年 , 老伴去世 , 他便跟着两个儿子生活 , 一个月一轮换 。
虽说两个儿子住得很近 , 不过五百米的直线距离 , 但每到月底 , 黄大爷都要收拾起自己的衣物和家什 , 也要来回好几趟 , 才能完成一次“搬家” 。
好在 , 他身体还不错 , 虽说行动迟缓了点 , 却还不需要旁人搀扶 。
吃穿住都不用发愁 , 可他最愁的是没有人陪他说话 , 儿子、媳妇只管做好一日三餐 , 到点了就喊他吃饭 , 除此之外 , 一概不闻不问 。
黄大爷还有四个女儿 , 都嫁在附近 , 她们隔三差五会回来打一转 , 帮着洗衣服、陪老人聊聊天 。 但奈何黄大爷也是吃“轮流饭”的人了 , 做女儿的 , 没有得到弟弟弟媳的邀请 , 也不好意思留下来吃饭 , 每次都是匆匆地来 , 匆匆地走 。
看着邻居们张罗着过年的东西了 , 黄大爷也开始对两个儿子“发话”了 , 不是问年货准备得怎么样了 , 就是问他们过年走亲戚的计划和安排 , 问来问去 , 他其实只想说一个自己的小心愿:今年过年 , 在谁家张罗一顿团圆饭 , 让嫁出去的女儿们都能回来 , 有个地方去 。
看着黄大爷如此操心 , 邻居们都忍不住唏嘘 。
谁也逃不过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 , 终有一天 , 父母会离我们而去 , 他们在生的时候 , 每一次团圆似乎都理所当然 , 都轻而易举 , 但当他们老得无法张罗时 , 一大家子的团圆就显得难能可贵 。 而若是父母不在了 , 兄弟姐妹之间还会有这样团圆的机会吗?
也许 , 想要凑齐一张人丁兴旺的全家福 , 少了父亲和母亲 , 就再也凑不齐了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真正成大事的人,会有这些“不一样”
- |《今生有你》原著:被母亲日记“困”了七年的谈静,她的仇恨,害了三个人
- 心理学|心理学:让女人“着迷”的男人,大多有这3个能力
- |人这一生,真正靠得住的只有一个人
- 夫妻|夫妻之间,比离婚还“恶心”的三件事,有一件就选择离开吧!
- 天若有晴天亦老,有一种思念叫做一往情深
- 人这一生,真正靠得住的只有一个人
- 托马斯·科里|我对有钱人的观察,以及8条致富思维的总结
- |丈夫有五等,你嫁的是第几等?
- 情绪|这才是一个家庭最高级的炫富(很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