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 , 在中国二十年来的文学界 , 有两朵奇葩:
一朵是王小波 , 在他灵感迸发的八、九十年代 , 他的名字并不如何出名 , 但在他逝世后 , “沉默的大多数”开始越发怀念他 , 逐渐成为一种文学现象 。 
另一朵则要数木心 , 这位老人在他79岁的时候才开始正式出版作品 , 在他人生的暮年才开始发出光辉 , 而直到他逝世后 , “木心”这个名字才得以被大众熟知 , 所有的平台上也许我们都不难找到木心那些极具哲理性的“只言片语” 。 
但事实上 , 隐藏在文学哲理名言背后的 , 是木心本人更具哲理性和传奇性的艺术人生 。 1927年的初春 , 在军阀混战还未落幕的时代里 , 木心出生在乌镇的一个大户人家里 , 本名孙璞 , 字仰中 。 
对于木心来说 , 乌镇是他人生的起点 , 也是他人生的归宿 。 

文章图片
(乌镇·木心美术馆)
在时隔五十年后回乌镇故地重游后 , 木心写下了那篇著名的《乌镇》 , 在文中他曾回忆自己的故乡:
“唐朝的银杏树至今布叶垂荫、葱茏可爱 。 乌镇的历代后彦 , 学而优则仕 , 仕而归则商 , 豪门巨宅 , 林园相连 , 亭树、画舫、藏书楼……”
从某种意义上说 , 木心和鲁迅的人生起点 , 颇有几分相似 。 
尽管二者相隔了半个世纪的年纪 , 但假如我们走过他们的故居 , 一定能从江南水乡和深宅大院中寻找到两位先生身上那种共同的从容 。 

文章图片
木心在战乱中渡过了自己的少年时光 , 传统的家族给予了木心中国古典的文学艺术教育 。 
而木心自己则更喜欢溜达到离自己家几条街远的茅盾家里 。 
作为文学大师 , 彼时的茅盾在乌镇以藏书丰厚著称 , 顶着日军的侵略和轰炸 , 木心在茅盾家中阅读了大量的外国文学著作 , 培养了他学贯中西的眼界 。 
只不过抗战胜利后的木心 , 并没有像许多人想的那样 , 走上从政、经商甚至是文学的道路 , 而是背着画板来到上海美专 , 跟着刘海粟学起了油画 。 
尽管这个学校被徐悲鸿喷为“野鸡学校” , 但不可否认的是 , 这座学校是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的一座丰碑 。 
只不过木心并未在油画的世界里停留太久 , 他很快转到了杭州 , 师从大师林风眠 。 
在这里 , 他不仅学到了绘画 , 也接触到了音乐 , 那是他艺术的成长期 , 也是他一生中的黄金时代 。 

文章图片
(林风眠《西湖风景》)
许多年后 , 他曾经在《双重哀悼》里回忆他和林风眠在艺术上的交往:
“老师很风趣 , 善于应和孩子们的傻气 , 不时纵声大笑……夜晚 , 四野肃静 , 但闻风吹树枝 , 踏在孔雀头上 , 据说常常画到天明 。 ”
那时候的木心坚定的认为 , 老师已经走过的路 , 将是他即将踏上的路 , 无论是远方的巴黎、波恩、佛罗伦萨 , 还是艺术和哲学 。 
但年轻的他也许还不十分理解 , 世界上往往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 。 木心曾这样形容过自己的人生追求:“我要成为一个真正的艺术家 , 连生活都要成为艺术” , 可后来他又说“艺术是要有所牺牲的” 。 
看似矛盾的两句话 , 勾勒出木心近乎惨淡的中年人生 。 
整个五十年代的上半叶 , 木心开始了在莫干山上隐居的生活 , 他把自己的创作与福楼拜看齐 , 专注于写作和绘画 。 
这种生活持续到了1956年 , 木心为了生计 , 来到上海工艺美术制品厂做设计工作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1、常常听人说起一句话 婆婆嫌弃她是个小职员,样貌又不出众,所以觉得她配不上他的儿子
- 如果男女之间有缘分 遇到这3类女人,最好避而远之,否则一辈子都会被折腾
- |一个很爱你的人,会在3个“高光”时刻想到你,你都有过吗?
- 9张最美有创意的早上好问候动画漂亮的冬日早安问候祝福图片精选
- 伊甸园 结束一段感情的“最有利的手段”就是:没事找事
- #婚姻家庭故事#有这样一句话 女方要十万下车费被原路退回,成全村人的笑话
- 福楼拜曾这样评价女人的贵气:“一个有贵气的女人 时间是女人最大的敌人,但它也是女人最好的朋友
- 1、不知道大家有没有遇到这种亲戚 小姑子,我现在刚刚工作,很多事情上都要精打细算
- 格局多大,你的世界就会有多大
- 1、最经不起考验的 婆媳关系:最经不起考验的是有个很乐意干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