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年龄称谓,涵盖了一生的智慧( 二 )
而男性到了20岁就来到“弱冠”之年 。 古时男子二十结发加冠 , 体且未壮 , 谓之“” 。 行冠礼 , 是古代最隆重的仪式之一 。
在家族的见证下 , 年满20岁的男子在宗庙里由指定贵宾加冠 , 以示成年 。 由于这个年龄的男子体格尚未强壮 , 所以又称“” 。 仪式之后 , 人生就开始全新的出发 。
文章图片
“吾十有五 , 而志于学 , 三十而立 。 ”孔子在《论语》中就将30岁定义为“”之年 , 从此30岁也成为中国人在社会安身立命的度量衡 。 告别青年期 , 来到中年期 , 更多的是成熟与历练 。
《礼记·内则》云:三十而有室 , 始理男事 。 “”也指30岁 。 但是古代男性成家立业比较早 , 他们往往十五六岁可婚娶 , 20多岁生儿育女 , 40多岁就儿孙满堂 。
而今天与古时却不相同 , 不少年轻人往往读完大学、步入社会没几年 , 就将满30岁 , 尚未成家立业 , 仍在为理想而打拼 , 离真正的成熟还有一段距离 。
文章图片
《论语》中有“四十而不惑”的说法 。 不惑 , 就是不迷惑、不糊涂 , 到了这个年龄 , 人生中经历了许多事 , 也想通了许多事 , 不会像青年时期那样困惑了 。
按《礼记》的说法“四十曰强仕” , 40岁被冠以“”之名 。 到了这个岁数 , 不像年轻时那么浮躁 , 更能控制情绪的变化 , 遇事能明辨不疑 。
《礼记》云:“五十曰艾 , 六十曰耆 。 ”人之五六十岁 , 谓之“” , 50岁便是到了“”的年龄 , 发白如艾 。 《论语》中称之为“知天命” , 即“五十而知天命” 。
说起“知天命” , 有人会误认为是听天由命的意思 , 其实这个年龄对荣辱得失已淡然 , 知晓理想实现之艰难 , 做事情不再苛求结果 。 《周易》以五十根蓍草演算占卜的方法 , 视50岁为“” , 《淮南子》认为“年五十 , 而知四十九年非” , 说明此年龄为“” 。 年过半百 , 也是从中年步入老年的过渡期 , 人生到了更为成熟豁达的年龄 。
文章图片
人的一生 , 人们总是留恋青春岁月的美好年华 , 而将变老看作垂暮与孤独 。 古人告诉我们 , 天增岁月人增寿 , 总有智慧在心头 , 当下就是最好的年华 。
“六十曰耆 , 七十曰老” , 人之六七十岁有“”之说 。 60岁又称“”:耳闻其言 , 而知其微旨 。
古代用干支纪年 , 以天干与地支依次错综搭配 , 60年周而复始 , 故也以“”指60岁 。
唐代赵牧《对酒》诗云:“手挼六十花甲子 , 循环落落如弄珠 。 ”古时年过六十便可在乡邑里拄拐杖 , 也称60岁为“” 。
文章图片
“人生七十古来稀” , 杜甫将70岁谓之“” 。 对于70岁 , 还有两种说法 , ” 。 致事 , 上报施政情况 , 也指辞官 。 《礼记·曲礼上》云:“大夫七十而致事 。 ”
悬车 , 古人一般至70岁辞官家居 , 废车不用 。 《资治通鉴·齐明帝建武二年》中记载:“诏曰:‘闾以悬车之年 , 方求衣锦 , 知进忘退 , 有尘谦德;可降号平北将军 。 ’”草书喜字似七十七 , 故“”特代指77岁 。
文章图片
八十岁至九十岁为“” 。 曹操在《对酒歌》中写道:“人耄耋 , 皆得以寿终 。 恩泽广及草木昆虫 。 ”在古代 , 年过八十就被允许撑着拐杖入朝 。 《礼记·王制》记载:“五十杖于家 , 六十杖于乡 , 七十杖于国 , 八十杖于朝 。 ”男子80岁又可称作“”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毛泽东创造9大奇迹!使中国东山再起,多国表示:后悔与中国为敌
- 中国的离婚率一直持续高涨。|你的婚姻经历过离婚吗?为什么会离婚?
- 无论什么时候 哪个年龄段的女人最有魅力?最吸引男人?
- |这些藏在红楼梦里古代家庭生活礼仪,都被现代人疏忽了
- 百年孤独 一生至少要读一次的《百年孤独》,它的正版版权中国求得好辛苦
- 中国唯一藏在大山却国际范十足的县城
- 生育 熊玲:二胎,你太昂贵
- 中国有句古话: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养越高,越能顾及他人
- 中国式物业:收你的钱,当你的爹,要你的命!
- 1、婆媳关系 婆媳关系中国家庭中的一个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