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强者不争,智者不辩,贤者无为( 二 )


知道就好 , 不说 , 一笑而过 。
齐白石|强者不争,智者不辩,贤者无为
本文图片

03
贤者:顺其自然 , 无为而治 。
《庄子》讲了一个观点 , 叫“无为而治” 。
书里有这样一段话:古时候 , 民众用绳子打结来记录事情 , 人与人之间 , 可以和睦相处 , 鸡鸭狗的叫声 , 到处可以听到 。
后来 , 某地有了一个很贤惠、有能耐的人 , 民众背着粮食去追随他 , 有的人因此放弃了对父母的孝顺 , 荒废了家里的农事 。 他们出门远游 , 以为这样就可以增加智慧 。
言外之意 , 就是批评那些干扰自然规律的“贤者” , 把社会应有的秩序打乱了 。
晋朝的时候 , 陶渊明挂印辞官 , 写下了“桃花源记” 。 很多人 , 想尽一切办法去寻找桃花源 , 都没有结果 。
“土地平旷 , 屋舍俨然 ,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阡陌交通 , 鸡犬相闻 。 ”这样的场景 , 不就是“结绳记事”时代的生活写照吗?
其实 , 人人都可以活在桃花源里 , 只是我们想要做的事情太多 , 心中还有了控制欲 , 希望全天下的人 , 都为自己“打工” 。
真正贤明的人 , 自己谦虚好学 , 但是不去左右别人的行为 。
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 , 顺其自然去得到 , 又顺其自然地失去 。 生老病死 , 都是自然的 , 人生就真正没有白活 。
齐白石|强者不争,智者不辩,贤者无为
本文图片

04
宋朝的时候 , 有一位旅客问无德禅师 , 为什么心有大小区别 , 有的心里是一座城市 , 有的人心里是一根毫毛?
禅师让他 , 在心里造一座城市 , 隔一会又变成一根毫毛 。
旅客照办 。
禅师问:“你是用全部的心去造 , 还是用了一部分心?”
旅客说:“全部的心 。 ”
禅师于是说:“造一座城 , 用一颗心;造一根毫毛 , 也用一颗心 。 由此可见 , 心可大可小 , 非大非小 。 ”
深以为然 , 境由心生 , 命由己造 。
一个人要成为强者 , 还是智者、贤者 , 都在一念之间 。 你的心是什么样子 , 你的人生就是什么样子 。
如果你的心 , 被别人控制了 , 或者你强行去控制别人的心 , 你注定一事无成——因为你 , 活成了别人 。
要懂得 , 减少和别人的纠缠不清 , 坚持做好自己 , 才是清醒 。
这一生 , 把姿态压得低低的 , 心境才会高高的 。
作者:布衣粗食 。
关注我的文字 , 走进你的心灵 。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