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跨国婚姻大量增加 跨国婚姻子女对族群认同的影响有多大?

近年来跨国婚姻大量增加 , 而其带来的重要冲击之一 , 即是影响当今社会现有的族群结构与关系 。
一方面 , 不同族裔的外籍配偶透过婚姻移民加入当今社会 。 另一方面 , 跨国婚姻下所产生的第二代 , 因父母拥有不同的国籍与族群特质 , 而具有相对多元的族群背景 。 目前 , 跨国婚姻子女之间族群认同在当今是一个目前缺乏研究 , 但又相当具有研究价值的一项议题 。
近年来跨国婚姻大量增加 跨国婚姻子女对族群认同的影响有多大?
文章图片
近年来跨国婚姻大量增加 跨国婚姻子女对族群认同的影响有多大?】研究数据显示 , 多数跨国婚姻子女在青少年阶段 , 对于「族群」这个词汇本身的理解与想象仍是模糊的 。 但是 , 这并不表示跨国婚姻子女没有意识或观察到社会建构所形成的「族群差异」 。 虽然许多参与研究的跨国婚姻子女表示人与人的分类是没有必要的(例如 , 「大家都是人 , 干嘛分这些?」) , 但在被要求描述自己的特质与身份时 , 每一位参与者都会在自我描绘中加入与「族群」有关的概念 , 如「英国人」、「非洲人」、「华侨」、「混血儿」等描述 。
大多数跨国婚姻子女在理解自己的族群身份时 , 「出生地」经常是一项重要的依据 。 他们以对出生地的认同 , 来建构自己是「哪里人」 。 形成跨国婚姻子女族群认同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 是来自于血缘 。 多数参与研究的跨国婚姻子女者指出 , 他们的身份认定 , 是建立在父母的族群背景及与父母的血缘关系上 。 研究发现若父亲与母亲皆为其亲生父母 , 则父亲相较于母亲而言 , 更容易成为跨国婚姻子女形成族群认同的参考对象 。 也就是说 , 通常跨国婚姻对子女族群身份的认定 , 是较易追随其父亲的族群身份类属的 。 这样的认同方式的出发点 , 与父系社会制度高度相关(Waters , 1989 , 1990) 。 跨国婚姻子女不仅继承了父亲的姓氏(姓氏本身即为一种身份类属的表征) , 往往也承袭了父亲所属的团体身份 , 包括族群身份的认同 。
近年来跨国婚姻大量增加 跨国婚姻子女对族群认同的影响有多大?
文章图片
跨国婚姻子女对父母所属原生文化资产的亲近性及接受度 , 会明显影响其身份认同 。 文化亲近性与接受度的重要性最常显示在父母文化资产的传递上 , 尤其是对父母母语的使用能力(包括母语歌曲)、对父母原生社会与文化的接触及熟悉程度、及对父母家族轶事的了解等等 。
近年来跨国婚姻大量增加 跨国婚姻子女对族群认同的影响有多大?
文章图片
在跨国家庭中 , 父母认定子女族群身份的依据又为何呢?数据显示 , 父母通常会以其子女的出生地、国籍、及父亲的族群类属为考察依据 。 甚至 , 父母也会因为其子女的外表特质而认定其族群身份 。 例如 , 一位自认「皮肤黑黑」的跨国婚姻子女 , 认为自己是「混血儿」、「泰国人」、「外国人」 , 其原因在于「父亲不是中国人 , 是外国人」 , 而且「我觉得我不像(妈妈)」 , 「没有人说我和妈妈像」 。
近年来跨国婚姻大量增加 跨国婚姻子女对族群认同的影响有多大?
文章图片
同时 , 跨国婚姻子女在建构其族群认同上 , 跨国婚姻子女在族群认同上是以多重社会与文化性因素为其建构之基础;这些孩子常以其出生地、国籍、学院、与父母原生文化之亲近度及对其之接受度、本身的外表特征与他人的认定等为重要依据 。 家庭、学校及媒体作为社会化的机制 , 以不同的方式及程度参与了跨国婚姻子女族群认同的形塑 , 而当中家庭具有最强的影响力 。 另外 , 跨国婚姻子女所建构之族群认同 , 的确是较多元及具弹性的 , 但也往往可能较具不确定性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