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新冠幸存者的故事,空气都奢 侈,看完反思

第一批新冠幸存者的故事,空气都奢 侈,看完反思
文章图片
“我的命是医护人员硬生生从阎王爷手里抢回来的 。 ”
“我希望你一辈子都不要去感受这个东西(新冠肺炎) , 太痛苦了 。 ”
声音的主人叫彭博 , 2020年初他感染了新冠肺炎 , 也是首批接受治疗的患者 。 和彭博一起确诊在武汉金银潭医院治疗的患者一共有24名使用了ECMO , 而其中只有彭博和其他三人成功脱离ECMO 。
虽然他经历了78天的治疗后成功出院了 , 但是这78天留给他的心理创伤是永远无法磨灭的 , 这78天以来一直帮助他的人也会被彭博永远留在心中 。
第一批新冠幸存者的故事,空气都奢 侈,看完反思
文章图片
彭博身材微胖身高有一米八多 , 是一名退伍军人 。 38岁的他正值壮年 , 当兵的几年也让他的身体比同龄人的身体素质要更好 。
为了让家里的老人可以安享晚年他把自己的母亲和岳母接到了自己家中 , 家中还有怀孕6个月的妻子和4岁的女儿 。 他是家中唯一的男人 , 顺理成章的也就成了家中的顶梁柱 。
二胎的降临让他们本就不宽敞的小家显得更加拥挤了 , 他更加拼命的工作 , 希望可以早点换个更大的房子让家人过得更好一些 。 就在他为自己的家庭不断努力时 , 一颗定时炸弹悄悄潜入平静的湖水中 , 随时准备引爆 。
第一批新冠幸存者的故事,空气都奢 侈,看完反思
文章图片
2020年1月19日 , 彭博突然发热 , 家中的妻子挺着大肚子为他收拾行李 , 女儿也在身边依依不舍地搂着爸爸 。 家人都只是以为彭博就是得了普通的肺炎 。 但他们不知道的是 , 战争的枪声早已打响 , 武汉与肺炎之间已经开战 , 现在的彭博成为了被迫参战的无名战士 。
在2019年12月29晚上的11:30分 , 金银潭医院接受了6名特别的病人 , 他们被称为“不明原因肺炎病人”病有聚集性特征 , 而且很有可能具有传染性 。
院长张定宇在了解到情况之后就果断做出决定:为这些病人专门划分出一个区域 , 这个区域就只接收这样的病人 。
第一批新冠幸存者的故事,空气都奢 侈,看完反思
文章图片
他们当时对于这种席卷而来的病毒毫无概念 , 但是他们心中救死扶伤的信念让他们选择了站出来 , 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保护一个个群众 。
在彭博入院后18天 , 他被统一转到了专门接受新冠患者的金银潭医院 。 可刚刚开始治疗第三天彭博的病情就开始突然恶化 , 那时的他一度在生死线上徘徊 。
虽然身体已经开始不听使唤 , 可他的意识非常清醒 。 他能感觉到自己呼吸非常困难 , 明明鼻子上什么都没有 , 但好像有人想用毛巾闷死自己一样 , 只能从布料的缝隙中“偷”到一丝丝氧气 。
现在彭博的情况只能试试插管了 , 但插管的风险很大 。 在承担风险和活命之间彭博选择了冒险 。 他告诉自己:“我得活着 , 老婆孩子还在家里等我 , 我必须活着回去!”
第一批新冠幸存者的故事,空气都奢 侈,看完反思
文章图片
插管之后的彭博依旧没有脱离危险 , 医生在不停努力病魔也在不断侵蚀彭博的身体 。 不久后彭博就陷入了昏迷 。 昏迷后的彭博又出现了各种不适反应 , 直接把医护人员打得措手不及 。
医生们都是第一次面对这种病例 , 大家不停的开会、讨论为了病情没日没夜的研究 。 甚至有的医护人员因为他们的工作性质每天要接触病号担心传播病毒连家都不能回 , 可他们依旧在前线从未退缩 。
2月13日 , 专家在会诊后决定给彭博上ECOM人工肺膜 。 但是这一方案又遇到了新的问题 , 导管带来的细菌感染再次威胁了彭博的生命 , 面对这种情况医生们用一线抗生素帮彭博度过了难关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