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图片
本文图片
很多人在这个世界上 , 活得小心翼翼 。 收敛着自己的情绪 , 去配合周边的环境 。
这类人会在生活当中压制自己的各种需求 , 比起自己的主观想法 , 更在乎身边人的看法 , 并且自己的意志会以他人的看法为转移 。
他们总是怕自己做得不够好 , 怕让身边的人失望 。 即使委屈自己去迎合别人 , 还会怕自己“迎合”得不够好 。
最近 , 收到了一个读者的咨询 。 是一位妈妈 , 家里有一个在上幼儿园的小朋友 。 在除夕前两天 , 这位妈妈收到了幼儿园家委会成员的电话 , 说老师要统计一下最后两天还有几个小朋友上学 。
这位家委会成员委婉地表达了 , 别让孩子去幼儿园的想法 , 并且表示这是老师给自己的任务 , 希望家长别让她为难 。
读者其实挺为难的 , 双职工家庭 , 一边老人身体不好 , 一边老人还在帮忙筹备过年的物资、收拾卫生等等 , 家里真是没有人手看孩子 。
本文图片
但她还是违心地答应了 , 自己请了假扣了工资 , 顺应了别人的需求 。
第二天 , 她发现幼儿园班级里还有一半的孩子在上课 。 此时她开始纠结 , 觉得自己的“牺牲”、退让不值得 , 开始反思自己 。
本文图片
从心理层面考虑 , 害怕让别人失望属于正常的心理状态 。 关键在于这种心理状态一旦超过限度 , 容易转化为病态 。
具体表现为活得压抑、自我评价过低 , 甚至会出现自我认知偏差 。
这类人害怕别人讨厌自己;怕别人不认可自己;怕别人对自己有意见……
他们错误地以为让别人失望就意味着自己很差劲 , 从而滋生出强烈的内疚感 , 衍生出对自己失望和不满的情绪 。
如果在这种情绪中 , 徘徊不定 , 就会越发觉得自己差劲 , 很无用 , 很无能 , 很失败 , 甚至会自我攻击 。
当一个人长久保持这种行为模式和心理状态 , 就会形成心理学上典型的讨好型人格 。
本文图片
压抑自己 , 缺乏自我接纳感 , 下意识扩大身边的人对自己的影响 。 在群体中存在感极低 , 沦为附庸者 。
他们不会再有正确的独立思考的能力 , 也不会去问 , 对方提出这样的要求是否合理?自己该不该一味地去付出、退让、满足?
本文图片
其实 , 让身边的人“失望” , 是一种理智的生活方式 , 也是一种个人能力 。
《女心理师》中的莫宇一直为了讨好别人而委屈自己 , 这一趴真的让人很印象深刻 , 建议大家可以去回看一下 。
在学生时代 , 莫宇还是有个性的 , 但是因为这个个性遭到了校园暴力 。 这导致他在工作之后 , 以委屈自己的方式满足办公室每个人的需求 。
一通电话 , 他就要去帮人家加班;每天早上帮办公室的人员去买咖啡 , 奶茶;别人聚会 , 饭局快结束时才叫他去 , 实质上只是叫他去买单;让他挡酒 , 把他当小丑……
这一切 , 他全盘接收 ,可依然没有人把他当朋友 , 也没有赢得任何人的尊重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这部经典童话让人明白:只有跳出痛苦和被害者模式,才能获得美好
- 新生儿|“一见钟情”法则:让他爱上你,就是这么简单
- 丁克族|“我是51岁的丁克,很少羡慕别人的生活,羡慕我的却越来越多”
- 丈夫|民间故事:新媳妇到京城接丈夫,忽然满脸凶相:让我尝尝你的心
- |想让男人对你念念不忘,最有效的方式,其实就是“四个字”
- 婚姻|心理学:婚姻里最容易产生摩擦冲突的阶段
- 在人世间 有底线的爱,才会让对方尊重你
- 刘鑫剖白心声,一句话让人看清她还是那个刘鑫,江歌妈更难释怀了
- 婚姻 夫妻之间,女人在两件事情上越迁就忍让,越不被男人当回事
- 难道有没有血缘关系就真的那么重要吗?有血缘关系的话无论对方做什么事情都可以原谅 她想把母亲接到家里来过年,但丈夫的态度让人心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