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被烧毁160年后,专家打捞河道时,挖出一个罕见的文物( 二 )


圆明园大宫门区域位于圆明园遗址公园的西南部 , 北侧为正大光明遗址 , 东、西侧是正在拆迁改造的“棚户区” , 南侧为西静园公墓 。
多年来 , 大宫门区域一直位于公园围墙之外 , 缺乏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合理的保护和展示 , 处于被人“遗忘”的状态 。
圆明园被烧毁160年后,专家打捞河道时,挖出一个罕见的文物
文章图片
为了进一步加强圆明园遗址公园整体和长远的规划和保护 , 在2013年到2015年这段时间 , 北京市文物研究所专门组织专家们对大宫门区域进行了考古发掘 。
整个大宫门区域在历史上的兴衰起伏 , 也正是圆明园在近代遭遇的缩影 。
在圆明园最开始修建的的康熙年间 , 大宫门区域还并未动土 , 后来圆明园在雍正年间成为皇家园林后 , 大肆扩建 , 才将大宫门区域修建完成 。
圆明园被烧毁160年后,专家打捞河道时,挖出一个罕见的文物
文章图片
此后 , 大宫门被作为圆明园的正宫门 , 周边修建了众多的宫殿和园林 , 还有着宗人府、内阁、礼部、史部、兵部等众多官府衙门的轮值房间 , 可谓举足轻重 。
在大宫门区域中靠北的位置 , 有一座贤良门 , 也被称为二宫门 , 是清朝官员们听候旨意、呈递奏折的进出必经之地 。
出入贤良门 , 都要经过一条形状如同弯月的御河 , 河上修建有三座石桥 , 也被称为贤良桥 。
贤良门与御河这一带 , 不单是清朝皇室休闲娱乐的场所 , 也是众多清朝官员叩见皇帝的必经之地 , 因此在各种史书笔记中记载十分详细 。
圆明园被烧毁160年后,专家打捞河道时,挖出一个罕见的文物
文章图片
而在咸丰十年 , 也就是1860年 , 英法联军攻入圆明园时 , 大宫门一带被法军所占领 , 也遭到了法军的严重破坏 。
后来慈禧太后和同治皇帝重修圆明园时 , 也将大宫门一带一并修缮 , 但没过多久 , 到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 , 大宫门又被毁于一旦 。
如今 , 对大宫门区域进行考古挖掘 , 御河遗址也是其中十分重要的部分 。
当年车水马龙 , 热闹无比的御河与贤良桥 , 早已被战火毁灭 , 河水也不复存在 , 只留下来一片河道的遗址 。
圆明园被烧毁160年后,专家打捞河道时,挖出一个罕见的文物
文章图片
整个河道遗址中 , 除了残留下来的水道痕迹 , 还有就是当年停泊船只的泊岸 , 以及水闸和桥基还依稀可见 。
御河整个河道的方向是东西走向 , 与圆明园的围墙平行 , 干涸的河道底部 , 最上层是黑色的淤泥 , 中层是黄色细沙泥 , 下层则是较大的沙石颗粒和鹅卵石 。
考古专家们为了将整个御河遗址发掘清楚 , 不顾肮脏和辛劳 , 将整个河道底部的淤泥全部挖开 , 也正因为如此 , 才发现了一个珍贵的文物 。
当时专家们正在河道底部工作 , 突然有人喊道 , 发现了一个大家伙 , 立刻勾起了大家的兴趣 。
河底打捞时 , 虽然会残留下来一些文物 , 但大都是些碎片或者小物件 , 很少会碰到整个完整的大型文物 , 大家都围了上去 , 想看一看这个东西的庐山真面目 。
圆明园被烧毁160年后,专家打捞河道时,挖出一个罕见的文物
文章图片
刚从河道底部挖上来时 , 这个东西看上去就是个普通的泥疙瘩 , 裹在泥土里看不清楚是什么样子 , 要不是有专家们的仔细发掘 , 很容易被当成普通的石头而错过了 。
从河底往上运时 , 大家才发现它非常沉重 , 死沉死沉的把工人们累的够呛 , 而且质地也十分坚硬 , 应该是金属制品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