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 为什么说《四海》的续集,韩寒早就已经拍过了?( 二 )


可这也不行,因为“圆”不上高利贷的债要怎么还 。
所以欢颂必须死 。
欢颂一死,那这家里就再也没有直系亲属承担债务,高利贷的钱不要还,高利贷也有了“恶报” 。
哥哥必须死在海中,有了妹妹还债的故事走向 。
妹妹必须死,才能圆上所有环节的善恶有报,让电影说得通 。
所以导演通过戏剧化手法,让乔杉杀死欢颂,阿耀孤独活着,将判刑之类的事情全部留白 。
这总比在很多犯罪电影最后的字幕里加上某某判刑几年要强吧 。
这很小说,是一个尝试,尝试小说式的电影 。
加上又是春节档上映,把沈腾挂在主角位上,大家都以为是来笑的,来看喜剧的,结果事与愿违,不得不失望 。
这部电影只适合一个人静静地观看 。
需要在一个放空的时间里,如同一个人静静阅读一本书一样,旁人的附加意见都会让观看得分心,一分心就出戏,一出戏,就很难再进去了 。
·
四海 为什么说《四海》的续集,韩寒早就已经拍过了?
文章图片
缺点是人物没演好 。确切地说是观众没有读懂人物的内心 。
既然是犯罪电影,那主人公注定悲剧,那就要找一个点让观众同情主角 。
比如《误杀》,男主角是为了救自己的家人而犯罪,一个男人对于家庭的责任 。
比如《我不是药神》,男主角是为了让千万病人少花钱,而选择犯罪,将问题抛向社会 。
而《四海》选择的点是爱情 。
有点像《少年的你》,但《少年的你》里面的主人公又在“校园霸凌”的社会问题下,把陈念这个女孩拍得饱受欺凌,而得到观众同情 。
四海 为什么说《四海》的续集,韩寒早就已经拍过了?
文章图片
这类犯罪电影是彻头彻尾的黑色 。
可《四海》不行,它又夹杂了喜剧元素,所以拍得让人笑也不是,哭也不是 。
导演试图塑造的是两个单纯的恋人 。
他们的单纯注定不会被大多数人理解 。
这里就要提一下黄晓明 。
黄晓明出场演一个假的大人物,在酒桌上吹牛 。
只有阿耀相信,还一直问联系方式 。
后来出事了,阿耀本能想到黄晓明这个大人物,去广州找他 。
黄晓明就是为了证明阿耀是一个非常单纯的人 。
单纯到不知道酒店含早是什么意思 。
如果观众能理解两个主人公的单纯,觉得“含早”很浪漫,那人设就成立 。
可惜 。
欢颂拍得太美了,着装文艺,虽然通过一次次面试受挫加深影响,但观众的注意力都在她干净的脸、衣服上,丝毫感觉不到她有什么困难 。
欢颂的梦想是弹琴,成为钢琴家,这个电影中只有一场看着别人弹琴,自己偷偷按指头的镜头证明,不够明显 。
如果能通过几场戏表达她对哥哥的爱,对阿耀的暗恋,自己想先还钱、再实现钢琴梦 。
总之只有让观众爱上了欢颂这个人,才能被电影的爱情感动 。
其实这就是一部小青年的爱情电影,女主不接地气,没有感动观众,观众无法融入爱情 。
·
四海 为什么说《四海》的续集,韩寒早就已经拍过了?
文章图片
沈腾饰演的父亲送奥特曼,观众也没有理解,其实电影也是拍了的 。
沈腾演的父亲和豹纹阿姨有个5、6岁的私生子 。
这个桥段多多少少和《后会无期》里袁泉、冯绍峰那段的私生子、船员父亲的设定有些相似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