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黎荔在西方现代作家中与中国文化有缘的人不在少数 博尔赫斯的蝴蝶梦

作者:黎荔
作者:黎荔在西方现代作家中与中国文化有缘的人不在少数 博尔赫斯的蝴蝶梦
文章图片
作者:黎荔在西方现代作家中与中国文化有缘的人不在少数 博尔赫斯的蝴蝶梦】在西方现代作家中与中国文化有缘的人不在少数 , 但是从热爱和痴迷的程度上来说恐怕没有一个人可以与阿根廷的博尔赫斯相比 。 博尔赫斯一生都向往着中国 , 做梦都想踏上中国的土地 , 但由于种种原因至死都未成行 。 虽然中国在博尔赫斯那里永远停留在想象状态 , 但博尔赫斯还是以自己的世界观描绘了中国 , 以自己天才的想象建构了中国文化 。
说起博尔赫斯的中国情结 , 他最钟情、最欣赏的莫过于中国文化中“亦真亦幻”的想象方式 。 在很多场合 , 博尔赫斯都提到“庄周梦蝶”的故事 , 他把庄子尊称为“幻想文学”的祖宗 。 博尔赫斯甚至认为他与庄子之间“有着某种关联” , “未必不可能是有人早就预设了这种关联 , 未必不可能是世界需要这种关联” 。 相隔2400年的时间 , 还有辽阔太平洋 , 这CP感也太苏了吧?
正是因为这种与庄子的心灵遥感 , 异域的博尔赫斯无数次地追想庄子的那个著名的蝴蝶梦 , 他以自己的方式重新诠释了“庄周梦蝶” , 为理解这个众人熟知的典故提供了新的可能 。 博尔赫斯有意把原文中“周与蝴蝶 , 则必有分矣 , 此之谓物化”这个最后进行评议的句子去掉 , 这样一来 , “庄周梦蝶”就变为一个纯粹的故事 , 而不再是寓言 。 博尔赫斯是有意这样去改动的 。 沉重的理性一出场 , 轻盈的梦幻感就将消散大半 。 虽然庄子更关注的是人蝶不分、梦觉不辨、生死合一的齐物寓意 , 但是脱却寓意的“庄周梦蝶”也是一个饱满的整体 。 博尔赫斯不去解释蝶周之分 , 不作为哲学家出场 , 在落脚处直奔议论层面:作为一个寓言故事 , 给出明确的寓意 。 在博尔赫斯的译本中 , 他只作为小说家出场 , 表达一种观察世界的两可方式以及不确定性的审美幻景 。 “庄周梦蝶”最打动博尔赫斯的 , 是两个叙事、两个角度缠绕在一起 , 是庄周梦中的蝴蝶还是蝴蝶梦中的庄周 , 还是蝴蝶与庄周各各有别?依据幻想原则 , 庄周乃蝴蝶的化身 , 蝴蝶乃庄周的化身;依据现实原则 , 庄周就是庄周 , 蝴蝶就是蝴蝶 。 在这个文本里 , 梦觉之间的迷惑 , 阻止了读者的选择 , 读者不得不交替地经验这两个原则下的世界而无所适从、彷徨不定 。 博尔赫斯不看重最后的寓意 , 他去掉议论的层面 , 去掉冗余的修饰 , 只呈现这个幻想故事在本体论层面的疑惑 。 在博尔赫斯看来 , 庄周梦蝶最重要的含义不是人生如梦的感叹 , 而是本体论(关于世界是怎样构成的)上的疑问:对现实世界的质疑、对其他世界的感知、对时间的存在与否的质疑 , 这些才是博尔赫斯解读庄周梦蝶的核心所在 。
作者:黎荔在西方现代作家中与中国文化有缘的人不在少数 博尔赫斯的蝴蝶梦
文章图片
博尔赫斯在此基础上还增加一个叙事 , 他说:“‘庄子梦虎 , 梦中他成了一头老虎’ , 这样的比喻就没有什么寓意可言了 。 蝴蝶有种优雅、稍纵即逝的特质 。 如果人生真的是一场梦 , 那么用来暗示的最佳比喻就是蝴蝶” 。 众所周知 , 童年时代的博尔赫斯是老虎狂热的崇拜者 , 当童年逝去了 , 老虎仍时常出现在他的梦中 , 在梦境浑沌的潜层里 , 那些光辉闪耀的老虎依然存在 。 博尔赫斯将他许多优秀的作品都献给有着“原始的金黄”的老虎(以及由它激发起的记忆与梦幻) , 但是 , 他也承认“我多么无能:我的梦从未能造出我所渴望的野兽” , 他的梦中之虎无形状可言 , 不明确 , 也许梦境承载不了老虎 。 论及庄周梦蝶时 , 博尔赫斯认为更契合梦境的 , 是蝴蝶而非老虎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