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被冰选中的人
1994年,羽生结弦出生在仙台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是教师,母亲是家庭主妇 。
父亲给他取名为“结弦”,盼望他的人生能像弓弦一样张驰有度、泰然自若 。
然而,羽生2岁时就被医院诊断出患有哮喘,每到夜里会咳嗽不止,呼吸困难,为了增强身体素质,父亲希望他参加一项体育运动 。
在选择项目时,妈妈认为冰上运动是最干净的运动,加上家里有个正在练习花样滑冰的姐姐 。
就这样,羽生结弦在4岁时跟着姐姐一起走上了冰面,开启了他与冰的不解之缘 。
文章图片
7岁时,羽生结弦在电视上看到了参加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的“冰上皇帝”普鲁申科,他流畅、优美、高难度的表演令全场沸腾 。
从那时起,他就把普鲁申科当做心中的偶像和目标,对花样滑冰这项优雅的运动下定了决心 。
他留起了和偶像普鲁申科一样的蘑菇头,在同龄孩子嬉笑打闹的时候,一头扎进冰场 。
文章图片
两周跳、三周跳、四周跳……羽生结弦的水平提升很快,动作难度越来越大,而这些进步的取得只有一个秘诀:不停地训练 。
难度最大的是四周跳,其他队员每天练跳跃20次,他要练60次 。
即使身体还要承受疾病的折磨,哪怕多次扭伤,哪怕哮喘病发,为了心中的目标,他从未放弃 。
虽然看到了他的努力,但命运却还是给他制造了一个更大的考验 。
2011年,日本东北部发生9级地震,正在冰场中训练的他狂奔出来,但自己家已成一片废墟 。
那一年,他16岁,一家四口挤在体育馆里避难,每天的食物只有冷水,和每人半个硬硬的饭团 。
余震还在继续,冰场已经破坏——即便没有,他也不可能在这个一家人都难以温饱的时刻,再奢望自己的滑冰梦了 。
每年100万日元的训练费用,对这个只剩下一片废墟的家庭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 。
那一刻,所有的理想和喜爱都在现实面前低下头来,除了“放弃”,他似乎没有权利做任何事 。
但人如果有梦想,全世界都会来帮他 。
羽生结弦儿时的教练了解到他的情况,不忍心这样一棵好苗子止步于此,于是千方百计为他争取到了去横滨训练的机会 。
抓住这次难得的宝贵机会,羽生结弦更加刻苦地投入到训练中去,将曾经的痛苦和绝望,都化为前进的动力和希望 。
文章图片
他逐渐在大小赛事中崭露头角,在获得世锦赛铜牌之后,远赴异国接受加拿大名师布莱恩·奥瑟的指导,这让他离梦想又近了一个台阶,但也付出了更多的艰辛 。
在训练之外,他需要学习语言、改变饮食、适应孤独,甚至在自己凭实力战胜了前辈高桥大辅之后,还要忍受国内观众的侮辱和咒骂 。
但为了追逐梦想,这些都不会影响他前进的脚步 。
每次想到童年时的偶像,他就充满了力量 。疯狂地训练,必须以最绚丽的方式和偶像相逢,他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
“做不到的话,就做到做得到为止;做得到的话,就做到完美为止;做到完美了的话,就做到无论多少次都能完美为止 。”
终于,在2018年平昌冬奥会上,他以优异的表现再夺金牌,成为了66年来这个项目上唯一蝉联奥运冠军的选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