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婚|求婚仪式是惊喜还是尴尬?丨心理杂货铺

编者按: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PsyCh Journal 编辑王日出在中科院之声开了一个杂货铺 , 铺子里有各种有趣的心理学百货 。 欢迎大家没事过来逛逛 。
求婚很经常出现在热搜上 , 无论是简单还是花式 , 不论是戏里戏外、明星还是素人 , 总会让人感到“磕到了” 。 但有一次跟朋友们聊起求婚 , 已婚人士很少有“像样”的求婚仪式 , 而是“双方觉得差不多 , 就开始准备结婚了” , 当时在座未婚人士则对盛大隆重的求婚有所抗拒 , 能尴尬得抠出一套别墅来 。 当然 , 也有觉得求婚很幸福、或者觉得没有求婚这个过程觉得遗憾的 。 虽然每对情侣都有自己的相处模式 , 但求婚的作用到底在哪儿 , 该不该特地搞个仪式呢?
我们对于自己和他人的认知、行为、要求和预期 ,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身份角色 。 因此在亲密关系中 , 两个人对于关系的定义和理解同步 , 非常重要 。 两个人得对“我们到哪一步了”“我和对方是什么关系”有清晰而一致的认知 。 虽然多数稳定的情侣关系是“以结婚为目的” , 但从男女朋友到未婚夫妻 , 总是要有一个重新定义关系、身份的契机 。 对有些情侣“抛出那个问题”是突然的 。 但对多数情侣来说 , “谈婚论嫁”是水到渠成、循序渐进的事情 , 要经过一系列的讨论而达成共识 。 正式的订婚可以构建、强化和扩大两人的新关系和新身份 。 新身份的明确认定 , 往往需要某些符号、象征来确认自己的新社会身份 , 并完成对外宣布 , 戴上订婚戒指或者举办仪式就标志着身份的转变 。 订婚的形式并不固定 , 因人而异、因习俗文化而异 。
求婚|求婚仪式是惊喜还是尴尬?丨心理杂货铺
本文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求婚不仅是一段关系中的重要标志 , 也是一种社会行为 , 有着一套相对固定的文化传承下来的“剧本” 。 中国古代要三书六聘 , 现代人则更多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 , 在仪式上也更加多样化 , 有些人可能是一起买婚戒 , 也可能是双方家长见面 , 正式的订婚仪式等等 , 对很多情侣来说 , “求婚”是正式订婚的标志 。 求婚是一场重要“表演” , 人们通过场景、情节、演员、观众的等多方面因素为事件赋予意义 , 也可能成为生活意义的一部分 。 根据对于美国中西部订婚夫妻的采访 , 社会学家Schweingruber和同事们总结出“求婚剧本”的五个要素:1、男人向女人求婚;2、男人向女人呈上戒指;3、男人精心策划 , 把求婚作为一个“惊喜”;4、男人单膝下跪;5、男人征求女方父亲的同意 。 其中 , 前三个元素是所有求婚中都包括的 , 后两个元素在多数求婚中出现 。
在这个传统的剧本中 , 男主角就是求婚的男人 , 他应该用一种适合的浪漫方式来“演绎”“求婚剧本” , 比如选择特别的地点、时间 , 精心挑选有意义的歌曲 , 布置现场 。 如果男方的“惊喜”不够有新意或者特别 , 也会觉得不满意或者不够真诚 。 而被求婚的女士不仅是观众 , 也是演员 。 除了欣赏配合男主角演出的 , 女士也可能会有一些“预案”来保证求婚这个重大事件能够按照自己的预期和要求进行 , 起码保证大方向的正确 。 比如可以直接或间接提示男朋友自己的“理想求婚” , 也可以有一些禁忌说明 。
求婚|求婚仪式是惊喜还是尴尬?丨心理杂货铺
本文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也有少数的情况 , 女方主动求婚 。 但女性求婚被认为只是玩笑或者是“绝望的信号”甚至“最后通牒” , 所以就算是女性先求婚 , 在官宣之前 , 男方也要再求一次婚 。 当然 , 在大多数稳定关系中 , “结婚”都是双方会讨论的议题并达成共识 , 女方也可能主动提出“未来”“家庭”这些议题 , 来“敦促”男方求婚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