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婚姻未必三观相合,不过是求同存异( 二 )


杨绛特意请来法国人公断 , 证明是钱钟书念不标准 。
虽然最后分出了胜负 , 但是双方都开心不起来 。
两人反思约定 , 以后不管遇到什么问题都要好好交流 , 保留自己的见解 , 决不勉强对方 。
生活琐碎里 , 他们也遇到过不同的摩擦 。
杨绛习惯晚睡晚起 , 钱钟书爱早睡早起 。 杨绛讲究干净整洁 , 但钱钟书常常跟孩子一起把家里搞得乱七八糟 。 他们除了读书爱好一致 , 生活兴趣却并不相投 。 杨绛爱四处走走 , 遍览名胜 , 钱钟书则深居简出 , 典型一枚宅男 。
好的婚姻未必三观相合,不过是求同存异
文章图片
才子佳人的爱情也有一地鸡毛 , 是不是像极了我们大多数人的婚姻?
《我们仨》一书中 , 杨绛写出了面对他们夫妻两面对双方生活习惯不同时的态度:“不过我们都很妥协 , 他们把毛巾随手一搭 , 我就重新搭搭整齐 。 我不严格要求 , 他们也不公然反抗 。 ”
他们相互接纳彼此的不同 , 从不苛责挑剔 。
决定婚姻温度的 , 不是“三观不合” , 而是面对“三观不合”的态度 。
学会接纳彼此的差异包括瑕疵 , 调整认知、需要、期待 , 互相包容才是婚姻最坚韧的纽带 。
那些能白头偕老的夫妻 , 从来不是天生和睦恩爱 , 而是懂得求同存异 , 和而不同 。
03好的婚姻 , 都懂得主动从异处“求同”
好的婚姻 , 是不断“适配”的结果 。
换个视角 , 改变态度 , 积极行动就能收获不一样的结局 。
第一 , 增强感知对方的共情力
心理学家KY主创认为 , 共情力就是:
“无论我是否曾经经历过,我都会从你的角度去想象你的遭遇、你的感受 , 我愿意了解你的需求并尽力给予你所需要的支持 。 ”
通俗一点说 , 就是同理心 , 懂得换位思考 。
丈夫体谅妻子在家带孩子的辛苦 , 妻子看得到丈夫赚钱养家的不易 。
你的快乐我能懂 , 我的悲伤你亦觉察 。
对伴侣的处境感同身受并及时给予关怀和慰藉 , 是最能够让伴侣感受到被懂得、被爱着的方式 。 共情力就像是润滑剂 , 能使情感磨合达到最佳的状态 , 当有了彼此体谅的心 , 自然就不会太在意“异” , 而是能够迅速找到共同一致的方面 , 将婚姻进行下去 。
好的婚姻未必三观相合,不过是求同存异
文章图片
第二 , 培养婚姻中的钝感力
作家渡边淳一在著作中提到:
“所谓钝感力 , 就是对眼前的事情钝感一点 , 不要什么都往心里去!”
放到婚姻关系里 , 可以理解成神经大条 , 难得糊涂 。
再琴瑟和谐的夫妇 , 也无法免于生活中的摩擦和冲突 。 倘若一点小事都要揪着不放 , 争个高下输赢 , 到头来不止伤了感情 , 还为自己添堵 。
面对非原则性的矛盾和无关紧要的事 , 学会宽容是一种更为高级的能力 。 只有这样 , 两人才不会锱铢必较 , 才能久处不累 , 小矛盾不要总是上纲上线到三观的高度 , 自然就能让彼此都处于轻松舒适的状态 。
第三 , 提高婚姻中的行动力
明星夫妇中 , 张晋和蔡少芬的婚姻之所以能幸福 , 离不开张晋的“银行理论” 。 他认为爱情是一家银行 , 两人吵架、闹别扭时都是在花钱 , 多做一些能令双方开心的事情才能存钱 。
平常在孩子睡了以后 , 张晋和蔡少芬会一起喝杯红酒咖啡聊聊天 , 或是抽空约会看场演唱会 , 逛街看电影 , 共同营造的甜蜜时光 。
夫妻双方互为帐户 , 主动分担家务、积极做一些能令对方开心的事 , 这些都是增加情感投入的方式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