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目!第一代独生子女,已经到了怕电话响起的年纪!

我以31岁的“高龄”去学了驾驶 。
此前之所以拖着不学 , 是觉得没有必要开车 , 北京的交通状况糟糕 , 日常出行靠打车、公共交通均可解决 , 何况家里还有父亲这个老司机 。
直到去年年底 , 父亲患了眼疾 , 看东西有重影 , 我带他在北京四处求医问药 , 奔赴各大医院 。
有一家医院和我家在地理位置上成大对角线 , 我带他换乘了两次地铁 , 历经一个半小时 , 终于抵达 。
路上 , 他跟我说:“你去学个本吧 , 我的眼睛怕是不能碰车了 。 ”
泪目!第一代独生子女,已经到了怕电话响起的年纪!
文章图片
父亲退休以后 , 身体出现诸多不适 , 是年轻时辛苦工作落下的病根 。
很长一段时间 , 为了供我深造 , 他的工作三班更替 , 作息日夜颠倒 。 不规律的生活、不健康的习惯所埋下的伏笔都在退休后日益显现 。
3年前 , 他做了一次脑部手术 , 手术结束 , 我跟母亲拥上前去帮忙推病床 , 医生问:“家里没有男人吗?”
这次父亲生病 , 也是突如其来 。 一天散步回来 , 他发现看东西有重影 , 以为是没休息好 。 第二天依然如此 , 只得去附近的医院就诊 。
一去就被留在了医院里 , 眼科医生说不出究竟 , 转挂神经内科 , 神经内科医生怀疑是血管瘤压迫视神经 , 需要留院观察 。
清晨 , 我送他去办住院手续 。 医生在开会 , 护士在聊天 , 我们在走廊里站了一个多小时 , 没人搭理 。
最后我从别的病房借了一把椅子给他 , 自己在走廊里走来走去 , 看到各种痛苦 。
医院一住就是十几天 , 诊断不出病因 , 就把所有检查做了一遍 。 每次父亲去做检查 , 我都焦虑万分 , 生怕检查出什么不好的结果 。
他抽烟喝酒 , 又有高血压史 , 血糖偏高 , 脾气暴躁 , 还拒绝体检 , 什么都有可能发生 。
那段日子 , 我害怕电话上闪烁父亲的名字 , 怕他打电话来 , 说检查结果出了问题 。
终于在最后一项检查结束后 , 电话响起 。 父亲在电话里说 , 加强核磁的结果是怀疑眼睛里长了东西 , 让转到知名眼科医院继续检查 。
泪目!第一代独生子女,已经到了怕电话响起的年纪!
文章图片
2018年伊始 , 我带他奔赴北京各大眼科门诊 , 帮他制定了就医攻略 , 逢人就打听医疗资源 , 每天像巴甫洛夫的狗一样到点就开始抢号 , 幸运地挂到了几个专家号 。
父亲抱怨住院时年轻的主治医生待他不好 , 于是每次就诊前 , 我把“好大夫”网站上关于医生的评价一条一条看过 , 提前了解医生的脾气 。
我工作时间自由 , 能随时陪伴父亲 , 算是优势 。 可我缺乏就医经验 , 又不会开车 , 走在路上又要担心他摔倒 。
他总是这样跟医生描述自己的病情:“我现在不敢过马路 , 那些车在我面前晃来晃去 , 明明就两辆车 , 在我眼前成了一排车 。 ”
我“脑补”了一下这个画面 , 拉紧他的胳膊 , 像牵着个孩子 。
排队、取号、候诊、就诊、刷卡、拿药、报销 , 我逐渐熟悉了就医流程 , 学会了跟加塞的人理论 。
经过漫长的叫号等待 , 我陪父亲进去 , 书包里偷偷准备好了录音笔 , 是怕医生说得太快 , 想着录下来多听几遍可以上网搜索 。
父亲总是以一段冗长、无关紧要的描述来介绍病情 , 没说几句就被医生打断:“你到底怎么看不见?”后来我干脆把他的病情和疑问打印在纸上 , 代为陈述 。
医院A给出的建议是立刻打激素 , 也说了激素的副作用:发胖、骨质疏松 , 导致青光眼 。 父亲跟我都犹豫了 , 说回去考虑一下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