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何造不出高端轴承,难道比造芯 片还难?

1/轴承现状世界轴承市场70%以上的份额 , 被十大跨国轴承集团公司所占据 , 其中美国占23%、欧盟占21%、日本占19% 。 世界轴承市场基本是由日本NSK公司、瑞典SKF公司、德国FAG、美国Timken等几家公司所主导 。 中国为何造不出高端轴承,难道比造芯 片还难?
文章图片
同时 , 世界轴承行业的高端市场被上述企业所垄断 , 而中低档市场则主要集中于中国 。 而我国瓦轴等10家最大的轴承企业 , 销售额仅占全行业的24.7% , 前30家的生产集中度也仅为37.4% 。 中国为何造不出高端轴承,难道比造芯 片还难?
文章图片
当前我们的设计和制造技术基本上是模仿 , 产品开发能力低 , 在某些核心技术的研发领域甚至还是空白 。 虽然对国内主机的配套率达到80% , 但高速铁路客车、中高档轿车、计算机、空调器、高水平轧机等重要主机的配套和维修轴承 , 基本上依靠进口 。 中国为何造不出高端轴承,难道比造芯 片还难?
文章图片
对轴承寿命和可靠性至关重要的先进热处理工艺和装备 , 如控制气氛保护加热、双细化、贝氏体淬火等覆盖率低 , 许多技术难题攻关未能取得突破 。 轴承钢新钢种的研发 , 钢材质量的提高 , 润滑、冷却、清洗和磨料磨具等相关技术的研发 , 尚不能适应轴承产品水平和质量提高的要求 。 我国轴承工业的制造工艺和装备技术发展缓慢 , 车加工数控率低 , 磨加工自动化水平低 , 全国仅有200多条自动生产线2/高端轴承制造难点“高端轴承依赖进口 , 为什么我们自己造不出来?”在调研了东三省、浙江、山东等五六个省份之后 , 中科院山东技术转化中心常务副主任王东升找到了答案:最大的问题出在材质上 , “没有好钢 , 永远造不出高端轴承” 。 作为机械设备中不可或缺的核心零部件 , 轴承支撑机械旋转体 , 降低其摩擦系数 , 并保证其回转精度 。 公众号《机械工程文萃》 , 工程师的加油站!毫不夸张地说 , 发动机中的轴承一直在“炼狱”中工作——它不仅要以每分钟上万转的速度长时间高速运转 , 还要承受着各种形式的应力挤压、摩擦与超高温 。 这对轴承的精度、性能、寿命和可靠性提出了高要求 , 而决定这四点的关键因素 , 在于其材质 。 遗憾的是 , 虽然我国的制轴工艺已经接近世界顶尖水平 , 但材质——也就是高端轴承用钢几乎全部依赖进口 。 中国为何造不出高端轴承,难道比造芯 片还难?
文章图片
最近 , 科技日报采访人员到华东某大型国有钢铁集团采访 , 了解到后者的尴尬 。 作为“中国企业100强” , 这家钢铁集团拥有自己的精品钢基地 , 但却做不出轴承用高端钢 , 只能依赖进口 , 前不久 , 花了近1亿元进口轴承用钢 。 “PPM”在炼钢中是氧含量的单位 , 意指百万分率或百万分之几 。 一般而言 , 在钢铁行业 , 8个PPM的钢属于好钢;5个PPM的钢属于顶级钢 , 正是高端轴承所需要的 。 高端轴承用钢的研发、制造与销售基本上被世界轴承巨头美国铁姆肯、瑞典SKF所垄断 。 前几年 , 他们分别在山东烟台、济南建立基地 , 采购中国的低端材质 , 运用他们的核心技术做成高端轴承 , 以十倍的价格卖给中国市场 。 炼钢过程中加入稀土 , 就能使原本优质的钢变得更加“坚强” 。 但怎么加 , 这是世界轴承巨头们的核心秘密 。
中国为何造不出高端轴承,难道比造芯 片还难?
文章图片
每一列从生产车间走出来的高铁 , 只要时速超过每小时140公里 , 用的基本上是进口轴承 。 中国是轴承大国 , 为何不是轴承强国?2019年整年中国轴承产量为196亿套 , 经济规模位居世界第三 。 和机床行业一样 , 我们向来拥有庞大的产能和规模 , 但仅有少数尖端领域突破了国外封锁 , 大量的高端产品仍然依赖进口 。 有人或许会反问 , 我们的99A坦克座圈 , 不仅能让上十吨的炮塔运转自如 , 还能承受住125毫米滑膛炮的后坐力 , 而这个坦克座圈就是一个巨大的滚动轴承 , 目前大多数国家连这种轴承的边都摸不到 。 还有我国卫星上的太阳能帆板 , 依靠固体润滑剂轴承 , 可以随时调整相对于太阳的角度 , 并不需要时常去给轴承添加润滑油 , 而这类轴承同样没有几个国家能够染指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