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金厚|【青未了】赵金厚专栏|思念

赵金厚|【青未了】赵金厚专栏|思念
本文图片

文|赵金厚编辑|燕子图片|网络
姥姥去世已近一年 , 在梦中我时常浮现出她慈祥的面容、勤劳的身影 , 耳边不时回荡着她老人家对我做人做事的叮嘱与教诲 。 追忆与姥姥相处的历历往事 , 内心充满了无尽的思念与崇敬 , 泪水无数次模糊了我的眼睛 。
姥姥个子不高 , 体态有些发胖 , 裹着两只小脚 , 笑起来眼睛眯成一条线 。 在我的记忆里 , 她为人宽容大度, 很少跟人发脾气、动怒 , 即使再大的灾难降临 , 她都会以一颗平常心应对事态的变化 。 姥姥这一可贵的秉性使我在人生道路上受益匪浅 , 她让浮躁鲁莽的我学会理智地约束自己 , 从容面对生活中的名利与得失 , 追求属于自己的那份恬静与坦荡 。
我的童年时光是在姥姥的关爱中走过的 。 那时我常常牵着老人的衣角行走在田间小道上, 我在树荫下乘凉 , 听鸟鸣啾啾 , 看云卷云舒 。 炎炎烈日下 , 姥姥用勤劳的双手在耕耘的土地上栽种上豆角、辣椒、茄子等蔬菜 , 点播下棉花、地瓜、玉米、花生等作物 。 然后她就期待着种子发芽 , 那份虔诚就像年迈的父母期盼远在他乡的儿女回家一样 。 幼苗儿破土而出 , 姥姥给它们浇水、喷药、施肥 , 任凭汗水浸透她的衣衫, 她都顾不得擦上一把 , 那劳作的执着劲真令人感动。 一颗颗绿苗在她的精心侍弄下茁壮成长 。 到了秋天 , 满地的棉花一如盛开的白牡丹 , 玉米棒像大头金娃娃咧开嘴直笑 , 那谦逊质朴的花生、地瓜从不炫耀自己 , 它们总善于把硕大的果实埋藏于地表之下 , 待主人挖开地面给其一个惊喜 。 在这金色的收获季节 , 姥姥乐的整天合不拢嘴 , 浑身有使不完的劲 , 我从姥姥起早贪黑的忙碌中朦胧地悟出了"唯有付出才有收获”的朴素道理 。
姥姥不仅是位劳动的好手 , 而且还是操持家务的行家 。 家里的物品摆放得井井有条 , 院子里拾掇的干净利索 。 那个年月 , 虽说很少品尝到鸡鸭鱼肉之类的美味佳肴 , 但在春暖花开时节 , 我们那群小伙伴攀上树梢 , 掏鸟窝、摘榆钱、采槐花 , 尽情释放童年的天真和欢乐 。 姥姥蒸的榆钱窝头、熬得槐花汤散发出扑鼻的浓香 , 那时的我吃的很是有滋味 。 姥姥啊 , 你没有因为清贫而变的吝啬 , 每当家里做上一点好吃的 , 你总忘不了给隔壁的“五保户”王姥姥送上一碗 , 谁家遇上天灾人祸 , 你总是伸出援助之手 , 给他们雪中送炭 。 正是因为你有一副热心肠 , 村里每逢遇到婚丧嫁娶 , 总少不了你给操心张罗 , 而你却从不接受别人的酬谢 。 你常说“人活一辈子 , 凡事不能总替自己考虑盘算 , 要更多地为别人分担些事 。 ”在你的身上集中体现了普通劳动妇女勤劳、善良、热情的传统美德与优秀品质 。
小时候我体质弱 , 偶受风寒便发烧感冒, 是你给我熬了姜汤 , 让我喝下驱冷散寒 。 在床边 , 你常常守到半夜 , 看我烧退症状减轻 , 你那焦灼憔悴的脸上才露出宽松的微笑 。 我难忘夏天晚上 , 我和你躺在院子里乘凉 , 我依偎在你身旁 , 你用蒲扇为我驱赶蚊虫 。 看天上繁星点点 , 你教我背诵《三字经》、《百家姓》 , 给我讲述牛郎织女、白蛇传、孟姜女哭长城等优美的传说 , 我在你描绘的美妙境界中悄然如梦 。 从那时起 , 我便养成了学习读书的好习惯 , 使我进一步开阔了眼界 , 增长了见识 , 提高了文化修养 。
我难忘姥姥家里生长着一颗枝叶茂盛的石榴树 , 历经岁月的沧桑、风雨的磨砺 , 树的躯干已裂开无数道沟壑 。 每当八月中秋, 石榴树上挂满了红灯笼似的石榴 , 姥姥总是剪下来几个大的作为贡品祈求上苍风调雨顺 , 保佑百姓家平安康泰 , 年年有个好收成 , 然后才有我们吃的份 。 姥姥曾无限动情地给我讲述:解放战争时期 , 姥爷担任村长 , 他组织村民向前线运粮食、抬担架、送民兵 。 后来在一次赴前线途中 , 突遭敌人袭击 , 姥爷不幸牺牲------姥姥拉住我的手 , 语重心长地说:“你姥爷他死的值 。 你要好好学习 , 日后做有出息、有本事的人啊!” 。 望着姥姥期待的目光 , 我似有所悟地点了点头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