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父母阻止孩子行为的这个过程中,儿童最先读懂的是情绪,加上情绪具有传染性 。
一旦父母表达诉求时带有指责性的语气,势必激发孩子内心的恐惧感,反而孩子的行为会变得越发糟糕 。
文章图片
如何正确看待“唱反调”
然而你的孩子之所以存在和父母 “唱反调”的情况,这背后实质上是一场权利的争夺 。
想要客观看待这个问题,我们要搞清楚规则是怎么样的 。
文章图片
父母需要乐观的看待孩子“唱反调”的行为 。
至少说明他有着孩子的天性,保有一颗好奇心,愿意为自己做主,且处在一个儿童心理发展的正常阶段 。
我们不知道的是如果一个孩子在这个阶段事事顺从父母,要么孩子内心很压抑,容易出现心理疾病,要么很有可能是出现发育迟缓的问题 。
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一味的约束孩子“唱反调”的行为,这样会让他感受到父母永远是对的,自己一直站在错的位置上,反倒会加剧儿童内心的挫败感 。
文章图片
作为父母我们常常会站在成人的视角看待孩子当下的问题,但你的建议不该是你干涉孩子的理由 。
我们应该学着尊重小小的他已经开始长大,开始有了对自我概念的认知,而不是刻板的认为“唱反调”就是孩子叛逆、不懂事,给他随意的贴上“问题孩子”的标签 。
经典精神分析学派认为,人的潜意识力量是巨大的,甚至能够改变人的一生,当你持续关注积极的一面,你的生活也会越来越好 。
这点同样适用于对孩子的教育,正如你眼中的孩子是什么样子的,你的孩子就会成长什么样 。
文章图片
如何引导孩子的“唱反调”行为
上述的表达不是说父母就可以纵容孩子“唱反调”的行为,而是说在乐观看待孩子“唱反调”的行为后,父母需要掌握一些沟通方面的小技巧 。
文章图片
①父母的“去情绪化”
这里的“去情绪化”是指,父母在面对孩子“唱反调”的行为中要保持冷静沉着的态度,用坚定且平和的语气将正确的信息传递给孩子 。
就像文中前面所表达的指责性的语气很容易只传达了情绪,却没有让孩子接受到自己真正要说的信息 。
比如:“你这样做不是个好孩子 。”和“如果我们可以这样做,你真的表现很棒棒呢 。”
是不是所传达的情绪不一样,表达的内容也会有很大的差异,显然后者可以避免让事情变得更加糟糕 。
②父母少说“不要”“不能”之类的话语,多让孩子做选择题
在“不去想粉红色的大象”的心理学实验中得出过这样的结论,当我们越要控制自己不去想,就越容易想,即我们说“不要”,实质表达的是“要” 。
外加相关数据分析得出,专制型的父母与儿童的即时服从性呈现相关显著,民主性的父母与服从性呈现相关显著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育儿法 心理学家谈空间育儿法:让你轻松做父母,从容教孩子
- 彩礼|一个女孩结婚的低标准:不要车房,26万彩礼,因为生养孩子太艰辛
- 带娃从医院回来 老公不愿意带娃去医院,还把孩子的药摔了,我该怎么办?
- “要不你去把孩子打了 婆婆因为我生不出儿子而催老公离婚,我该怎么办?
- 婚后 生完孩子,公婆和老公的态度简直360度大转变
- “我真的知道错了 我真的知道错了,她的孩子已经没有了。我俩重新开始行不行?
- 这个月才过半 前夫拿钱给孩子上辅导班,儿子却说他什么班都没上,我该怎么办?
- 出差提前回来 老公跟别人都有了孩子,可还是没有和我提出离婚
- 老婆犯错后 孩子已经流了,我们离婚吧
- |女孩子贪图享受不努力,不但没有什么事业,爱情可能都守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