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姨 患病躺在床上后才明白:人老后,真正靠得住的不是老伴也不是子女( 二 )


儿女们只在出院那天来探望过 。
刘姨 患病躺在床上后才明白:人老后,真正靠得住的不是老伴也不是子女
文章图片
刘姨给他们打电话,一个个却都在想办法推诿 。不是说上班忙,就是借口自家走不开 。
谁也不愿意在床前做孝子,伺候她这个“累赘” 。
就连往年一到寒假就把儿孙们送来给刘姨照看的惯例,今年也没了 。都怕一踏进这个家门,就要和这些“烂事”搅和在一起,有去无回 。
儿女们指望不上,刘姨只能自己想办法 。
她想花钱找护工照顾自己,却发现这些年的积蓄早就在平时被自己拿去补贴儿女们,所剩无几了 。
刘姨这才明白:人老后,真正靠得住的不是老伴也不是子女,只有积蓄才靠得住 。
只可惜后悔已经来不及了,她成了没人管的糟老太婆 。
刘姨 患病躺在床上后才明白:人老后,真正靠得住的不是老伴也不是子女
文章图片
03
在老一辈人的意识里,“养儿防老”的观念一直根深蒂固 。
几乎全中国的父母都可以为了子女心甘情愿地付出,然而却不是所有子女都能这样回馈自己的父母 。
因此,老年人爱护子女的同时,也要明白以下两个道理 。
一:步入老年以后,要懂得对子女适当凉薄 。
相传在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有一种雕 。
孩子们还小的时候,母雕每天不辞辛劳飞行几百英里,去寻找一种更为牢固的铁树枝筑巢,并在上面铺满树叶、羽毛和杂草 。
然而等到孩子长大,它就会亲手把安乐窝打破,让它们自力更生 。
正如英国心理学家克莱尔所说:
“父母真正的成功,就是让孩子尽早做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 。这种分离越早发生,你就越成功 。”
中国式父母最大的通病就是永远把孩子当孩子 。
为了能让孩子们过得轻松一些,常常是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哪怕再苦再累也毫无怨言 。
有相当一部分子女,非但不懂得知恩图报的道理 。反而因为长期处于被父母照顾的便捷之中,渐渐养成了自私自利的性格,把父母的付出习以为常,对亲情关系麻木不仁 。
想想就让人寒心 。
所以越是步入老年以后,就越是要懂得对子女适当凉薄 。
上半场,好好爱子女 。下半场,好好爱自己 。
刘姨 患病躺在床上后才明白:人老后,真正靠得住的不是老伴也不是子女
文章图片
二:人老以后,积蓄就是底气 。
曾经有人说,除了亲情,这个世界上任何一种关系都要靠金钱来维系 。
然而随着社会越来越现实,至高无上的亲情,也在金钱利益里一步步被沦陷 。甚至于父母子女之间,也变成了“有钱有亲情,没钱没亲情”的利益关系 。
很多老人年轻的时候,就把养老的希望寄托在儿女身上 。
认为反正将来老了,自己的财产也是儿女的,倒不如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补贴他们一些 。能给一百,就绝不会给自己多留一块钱 。
然而倾囊而出的常常不止积蓄,还有自己后半生的幸福和保障 。
放眼望去,那些老了以后可以安享晚年的老人,大多都是能够让子女“有利可图”的父母 。或是有些闲钱,或是有处房产 。
刘姨 患病躺在床上后才明白:人老后,真正靠得住的不是老伴也不是子女
文章图片
即便他们生活不能自理,床前也会挤满前来“尽孝”的子女 。纵然儿女各自心怀鬼胎,但好歹有人愿意端水送饭,能够养老送终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