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婚姻” 彩礼成了婚姻绊脚石,不是不想娶,而是娶不起( 二 )


恰恰相反的是 , 高额的彩礼对降低女人在男人心中的地位 , 男人会有一种拿钱买来的错觉 。
在往后的生活中 , 对女人更加苛刻和不在乎 , 甚至会有一种邪念:你是我拿钱买来的 , 你就应该三从四德 , 像个保姆一样的孝敬公婆 。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邪念呢?
因为在这件事情上 , 女方家庭得到的太多 , 男方失去的太多 , 这种关系失去了平衡 , 不平衡的东西 , 就不能和谐的相处 。
也许只有女方家庭在嫁妆这件事上 , 做的合情合理 , 才会让这种关系平衡吧 , 另一种说法 , 也就是男人的安全感得到了慰藉 。
提起“婚姻” 彩礼成了婚姻绊脚石,不是不想娶,而是娶不起
文章图片
在古代 , 女方的嫁妆远远比男方的彩礼丰厚
很多人对“彩礼”和“嫁妆”两个词有误解 , 我们先来理解下这两个名词:
彩礼:是中国古代婚嫁习俗之一 , 又称订亲财礼、聘礼、聘财等 。 嫁妆:是女子出嫁时 , 娘家送的财物 。
嫁妆穷富悬殊 , 厚薄不一 , 但是自古以来嫁妆都是远远比彩礼丰厚的 。
古代嫁妆通常用来补贴家用、资助丈夫读书或经商 , 养育并传承给孩子 , 也有用妻子的嫁妆给丈夫纳妾的 。
古代社会倡导“妇女无私财” , 因此 , 对于古代女子来说 , 嫁妆是为数不多的能自己掌握的财产 。
古代家族观念极强 , 嫁妆太少不仅自己面上无光 , 族人也会蒙羞 , 因此亲戚们也会馈赠物品钱财作为陪嫁 , “一家嫁女全族帮忙”的现象极为普遍 。
古代丰厚的嫁妆表达对女儿的情感 , 一如赵鼎在《家训笔录》中写道:“三十六娘 , 吾所终爱 。
提起“婚姻” 彩礼成了婚姻绊脚石,不是不想娶,而是娶不起
文章图片
彩礼多嫁妆少是骗婚 , 难道“裸婚”就是爱情 , 一定会幸福吗?
有人说:“裸婚 , 是一种爱的升华 , 抛开物质和世俗的负累 , 回归爱情本身 , 体现幸福的实质” 。
曾经 , 我并不反对这句话 , 我也认为 , 只要真心相爱的两个人想要结婚生子成立一个家 , 彩礼嫁妆这些身外之物可有可无 。
但是 , 我现在不这样认为了 , 因为我现在越来越明白:“得来全不费功夫 , 往后余生不珍惜”这句话 。
只有珍贵、来之不易的东西 , 我们才会倍加珍惜 。 那些随手可得的东西 , 在我们眼里除了一文不值 , 更多的是忽略 , 不会在意对方的感受 。
也有人认为裸婚就相当于穷人该不该有爱一样 , 关键在于人啊 , 没有不代表以后都没有 , 双方都好好相处呗 , 对家人对朋友都能好好的话 , 裸婚不裸婚的无所谓 , 关键在于能不能把握未来啊 , 说什么都是虚的 。
高额彩礼不行 , 裸婚也不行 , 在婚姻这件终身大事上到底才是对?
提起“婚姻” 彩礼成了婚姻绊脚石,不是不想娶,而是娶不起
文章图片
人类的爱情是超越生理的 , 人大多不会因为生理的需要而去寻找配偶 , 而普通的野兽却会 。
隆重的婚礼也可以说是恋爱双方为了向别人表明他们的互相恩爱的一种方式 。
但在世界历史发展中 , 结婚越来越成为互相捆绑的利益关系 , 绝对的裸婚可能也就是这因生理与利益而“结婚”的体现 。
爱而不得 , 得而不幸 , 在婚嫁这件事情上 , 外人真的不好去评论他人的是是非非 , 路是自己选的 , 事是自己定的 , 那么所有的不公平 , 也只能自己去承受了 。
在古代 , 父母怕拿不出像样的嫁妆 , 女儿没人迎娶 , 即便是迎娶了在夫君家也被看不起 , 没有好日子过 , 有女儿的“愁嫁”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