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夫|有一种自律,叫人生有度( 二 )


一个老和尚 , 是一座寺庙的方丈 , 因年事已高 , 有意寻找接班人 。
有一天 , 老和尚跟两个得意弟子智坚和智远说 , “你们谁能从后山的悬崖下攀爬上来 , 谁将主持寺庙 。 ”
智坚非常努力 , 拼命从悬崖下往上爬 , 屡爬屡摔 , 屡摔屡爬 , 一直不肯放弃 , 最后摔倒头破血流 , 只剩一丝气息 。
智远在悬崖下爬了几次 , 都失败告终 。 他便沿着悬崖下的小溪流 , 顺水而下 , 游山玩水参学 , 一年后回到寺中 。 老和尚并没有责怪他中途放弃 , 反而指定他为接班人 。
众僧疑惑 , 老和尚笑着解释:“寺院后悬崖陡峭 , 非人力所能及 。 但悬崖旁边 , 却有路可寻 。 若被名利所诱 , 自然被困在悬崖下;如若放下 , 则是有路可寻 , 自在快乐 。 ”
有时候 , 放下盲目的追求 , 放下对完美的执着 , 放下不必要的“贪欲” , 才能找到出路 , 柳暗花明 。
《吕氏春秋·用众》中说 , 物固莫不有长 , 莫不有短 , 人亦然 。
人和事都没有完美 , 也没有绝对的标准 。
何须羡慕那些高度自律的人 , 各有所长罢了 。
不如过好自己的生活 , 对于能够掌控的事 , 认真去做 。 对于不能掌控的事 , 坦然接受就好 。
凡事看开一些 , 岁月珍贵 。
农夫|有一种自律,叫人生有度
本文图片

04
学会即时低下来
曾国藩曾说过:“博学切问 , 所以广知;高行微言 , 所以修身” 。
姿态放低 , 身段放低 , 才能长进 。 一个把自己看得太高的人 , 往往是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 。
人和人本来就有差距 , 承认自己的不足 , 才是做人做事的大智慧 。 认识到自己的不自律 , 才是自律的开始 。
曾国藩年少时 , 初进翰林院 , 因找不到几个同乡 , 就觉得自己非常了不起 , 认为湖南千万人 , 都没几个翰林 , 自己自然是“人中龙凤” 。
他的脾气跟傲气与日俱增 , 经常和人吵架 。 但他每次吵完架 , 又会在日记里自我反省 , 告诉自己:不能这样了 , 要谦虚一些 , 要注意收敛脾气 。
在一次次的犯错和自省中 , 曾国藩终于悟出了做人的道理:“不说大话、务虚名 , 不行驾空之事 , 不谈过高之理” 。 从后 , 他平步青云 , 深得部下爱戴和皇帝信赖 , 成为人生大赢家 。
【农夫|有一种自律,叫人生有度】一个把自己放得太高的人 , 容易目空一切 , 往往最后会吃亏 。
那些把位置放低一些 , 不显山不露水 , 总保持谦逊的人 , 往往进退自如 , 一鸣惊人 。
古人曰“曲则全 , 洼则盈” 。
放低自己的定位 , 放低自己的要求 , 放低自己的追求 , 放低自己的位置 。
放低 , 不代表没有追求 , 不代表没有原则 , 而是认清了自己 , 进入了蛰伏期 。
学会脚踏实地 , 从最低开始 , 从容坦然 , 活出自我 。
这样 , 才会走得更稳 , 走得更远 , 走得更久 。
古人云:“宁处缺不处完” 。
宁可感到有一些缺憾 , 也不要过分完满 。 人生最舒服的状态 , 莫过于小得盈满 , 却仍有余力 。
要努力 , 要自律 , 但不要太过着急 , 慌乱择路 。
知道何时闲下来 , 进退有度 , 才是恰好的幸福 。
明白适时慢下来 , 循序渐进 , 才是真正的捷径 。
懂得有时放下来 , 顺心随缘 , 才是获得的开始 。
学会即时低下来 , 心怀谦卑 , 才是快速的成长 。
人有很多种活法 , 只要分寸在心 , 行事有度 , 你想要的自律人生 , 不求自来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