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都女白领为陪伴病重母亲裸辞百万年薪工作:请带着现实感谈论她】
本文图片
任欢和母亲
魔都42岁女白领任欢因辞掉年薪百万的工作 , 回家陪伴重度阿尔兹海默症的母亲被网友热议 。 撇开孝顺叙事不谈 , 有不少人认为任欢自称年薪百万是在“凡尔赛” , 当然也有人喊话“我有百万年薪我也能做到” , 总之人们在谈论任欢的选择时最看重的还是“百万年薪” , 而对于她为何会如此选择 , 反倒并不关心 。
之所以要掰扯这个问题 , 并不是说我们需要把任欢的生活了解透才能谈论她的选择 , 而是我们在具体谈论的时候 , 需要带着现实感去理解她的选择 。 如此之下 , 大概就不会轻易认为任欢是在“凡尔赛” , 不会冒失地喊话“我有百万年薪我也能做到” 。
正如赫拉克利特所说:“驴爱草料 , 不要黄金 。 ”言外之意 , 草料和黄金 , 到底谁更珍贵 , 完全看对谁而言 。 实际上 , 任欢在“回应”中也提到裸辞是综合考量的结果:父亲身体不好不能太劳累 , 爱人和公公婆婆也比较支持(靠着过往积蓄和爱人的事业支持 , 生活能够得到保障) 。
循此而言 , 现实感下的任欢显然跟“魔都女白领为陪伴病重母亲裸辞百万年薪工作”语境下的任欢给人呈现出的印象完全是不同的 。 某种意义上 , “魔都女白领为陪伴病重母亲裸辞百万年薪工作”语境下的任欢完全是“孝顺压倒一切”的代言人 , 即便任欢也会被称之为勇气可嘉 , 但是却显得很感情用事 。
如此理论 , 并不在于任欢怎么做和怎么想 , 而在于人们看待类似的事情时 , 不能只是基于世俗偏好去简单想象 , 而是要回到现实感中去理解当事人的选择 。 当然我们此处虽然注重谈论现实感 , 却并不代表我们会忽视任欢基于血亲之爱的考量 。
实际上就算任欢不辞职照顾父母 , 请保姆去照顾父母 , 从道德事理上也是可以说得过去的 。 就此我们再去审视任欢的选择 , 可能用爱去定义更为准确 。 毕竟世俗意义上的孝顺更强调责任 。
按照任欢的说法 , 母亲不认识她了 , 对她的打击很大 。 平心而论 , 这种事情只有真正发生在自己身上时 , 才能体会到其中的悲戚 。 以至于当我们在谈论任欢勇气可嘉时 , 她却可能更在意母亲的病情是否能好转些 。
说到底 , 只有我们承认生活的芜杂繁复、层次交错、粗粝不确 , 我们才能有机会进入别人的世界 , 以最大限度的理解力去感受全部的复杂性 。 当然如此去感受 , 除却是在练习如何应对变化 , 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能基于基础信息去进行延展性的判断 。
不过不可否认的是 , 通常来讲 , 对一个问题的各个方面 , 人们思考的侧重点总是非常不同的 , 而且很难作出一种全面的评价 。 但是不全面还不是问题的主要症结 , 最为令人头疼的是 , 很多人在评价一件事情时往往没有基本的常识和逻辑 。
而常识和逻辑的基础 , 其实就是“把自己当别人 , 把别人当自己”(境遇意识) , 也就是我们提调的“现实感”的关键部分 。 因此回到“魔都女白领为陪伴病重母亲裸辞百万年薪工作”的语境里 , 即便它显现出现实的冲突一面 , 但是从选择的层面出发 , 它却严重折叠了“折中”的复杂性 , 以至于在媒舆叙事下 , 任欢的选择底色里注定会被打上绝对感情用事的标签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女儿出嫁了,父母该不该为她留一间卧室?不同的选择,结果大不同
- |男人和女人,有时候,就像投资者和股票的关系
- 自尊心|女人不在乎你,才会说这些话
- 摔跤吧!爸爸|还记得《摔跤吧!爸爸》吗?又一个“印度女孩”的逆袭故事来了!
- |猎罪图鉴:3位女主结局各不同,有人收获幸福,有人结局凄惨
- 微信|夜读︱当年写过的信,都去哪儿了
- |“你袜子上有根黑线”,女子约会被扒腿毛:爱情还没开始就结束了
- 李勒优|《变形计》女孩获幸福人生!城市妈妈为资助学费,独自开面馆挣钱
- 董思佳|从樊胜美到董思佳,《我们的婚姻》女性的光芒与野心只因一份工作
- 电动车|大爷改装电动车让“美女”假人当司机?网友:晚上挺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