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8月,15岁的杨绛作为校方钦点的记录员,在文学泰斗章太炎老先生来振华女校讲掌故时,多次提笔落笔后,却是一字未记,交了白纸一张 。为此,她不仅被新闻媒体嘲讽,还被同学笑话,但她却认为自己并没有做错 。
文章图片
1926年,振华女校教务长王佩诤创办“平旦学社”后,每周都会邀请名人来校讲学, 比如胡适、吴贻芳、贝时璋、美国教育家杜威夫人、英国剑桥大学院长佛莱女士等都曾先后来访 。
8月的这一次,王佩诤好不容易请来了文学泰斗章太炎老先生讲解掌故,她便嘱咐一向稳重可靠又初显才情的阿季做现场同步记录员 。
彼时,16岁的花季少女阿季,全名还叫杨季康,未曾启用“杨绛”这个笔名 。
但那时的她,因文学和英语上的过人天赋,已经成为师生公认的灵气逼人的小才女,更凭借五言古诗《斋居书怀》一诗,被任教的孙伯南称之为“仙童“ 。
文章图片
【杨绛 泰斗章太炎讲掌故,杨绛上台记录却一字未记!她说自己虽笨却没错】杨季康领了王佩诤老师的任务,只当是平日里课堂上需要做的读书笔记那一类,并未觉得会有什么不可胜任之处 。
但意外往往就在不经意间发生 。
章老讲学那天,阿季还带着自家大姐一同前往增长见识 。大姐梳洗打扮耗时不少,等她们两姐妹赶到苏州青年大礼堂,里面已经挤满了人,甚至连两边墙沿上临时加的板凳都无一空缺 。
阿季本想厚着面皮挤过人群,想找一个更靠近讲台的地方认真听学,以方便做好记录 。没想到却被工作人员告知,王佩诤老师给她留了位置,就在台上 。
阿季抬目一看,万众聚焦的讲台上有6套座椅,已落座5人 。侃侃而谈的正是章太炎老先生,其左手边则是王佩诤老师、教国文的马先生、金松岑先生;紧挨着章老右手边的,是他校的一位才貌双全的教师,除开王佩诤外的3位老师,正头也不抬地快速记录着章老所讲之内容 。
章老右手第二个位置则是空的,显然,这个位置便是留给阿季的 。
文章图片
阿季本以为的一场寻常笔记的记录,瞬间变成了要与泰斗名师同台而坐,与3位高级教师同时同步记录,更想着自己的姗姗来迟,她真是又羞愧又紧张 。
顶着章老诧异的目光,阿季硬着头皮走到讲台后落座,然后狠吸一口气,这才勉强镇定下自己混乱的思绪,然后开始磨墨、铺纸、准备书写记录 。
一阵慌乱下来,她甚至已经忘了自己像拿扫把一样不雅的握笔姿势和难看的字迹 。但尴尬的前奏过去,事情并未朝着顺顺利利的正常走向发展 。
定下心神的阿季陷入了更大的恐慌之中 。因为,提笔欲做记录的她竟然连章老先生的一句一字都听不懂 。
章太炎老先生讲学之语言是杭州官话,所谓一乡一口音,作为在北京长大、只在苏州求学几载,从未去过杭州的阿季,乍一听到陌生的杭州官话,自然是像听天书一样生涩难懂 。
看似端坐讲台上的阿季实则如坐针毡,几次提笔都枉然,奈何实在是不知章老所讲的掌故为何人何事,不知要从何处下笔 。
无奈之下,阿季最终放下笔墨,睁大双眼,选择做一名在台上近距离看章老演讲的观众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01开篇语:杨绛先生曾经说过一段话:在这物欲横流的人世间 沉得住气,不着急,方能静中前行
- 杨绛|人这一辈子,聚散不由人,一切都是一场天意
- 杨绛先生|清空自己(好文)
- 杨绛 杨绛先生的这15句话,有没有一句说到你的心坎上?
- 杨绛|锤炼灵魂,是一辈子的事∣读杨绛写的“信心”
- 杨绛 花,越白越芳香;人,越朴素越高贵
- 杨绛 让人舒服,是一种顶级的智慧
- 1.杨绛曾写道:“你可能在一个人面前 生命是一场偶然,遇见你却是我的因果
- 杨绛先生曾说:世态人情 离婚5个月了,好多人都在背后笑话我有二心
- 杨绛|此生遇见,绝非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