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在人到中年时,奔赴一场大型的同学聚会

说起同学聚会 , 有人向往 , 有人排斥 。
向往者往往因为 , 人到中年 , 生活安逸了 , 开始贪图热闹 , 希望能在同学聚会时 , 跟老同学杯酒言欢 , 重温当年的美好 。
排斥者则有可能 , 在过去参加过的同学聚会 , 不但未能勾起多少美好的回忆 , 反而因为种种原因 , 感觉身心受到了伤害 。
这一点 , 不管是身边一些过来人的“现身说法” , 还是当下流行的各种视频的“大力渲染” , 都让人看到:同学聚会带着难以言说的人性暗伤 , 一不小心就会被裹挟进去 。
既然如此 , 那就不要在人到中年时 , 奔赴一场大型的同学聚会 。
不要在人到中年时,奔赴一场大型的同学聚会
文章图片
01把攀比之风 , 从线上搬到了线下
在朋友圈里 , 经常会看到一些人晒照和炫耀 , 有人晒出自己在澳洲的海滩上 , 悠闲惬意晒太阳的样子;有人晒出自己喝下午茶的照片 , 不经意露出手腕一截名表;有人晒出一大束玫瑰和奢侈品礼盒 , 配文“感谢亲亲老公送的礼物” 。
这些情况从一个侧面表明 , 在当下物欲横流的社会 , 炫耀和攀比成了隽永的主题 。
而同学聚会 , 则把炫耀和攀比从线上搬到了线下 , 让人们能够更加具象、直观地进行比较 。
一场同学聚会是热闹而盛大的 , 所有人聚在一起推杯换盏、谈天说地 , 但大多都是基于现实的比较 。
男同学开的豪车牌子 , 女同学手上的名牌包包;男同学的升职经历 , 女同学的老公职业、儿女成绩 , 都是拿来攀比的话题 。
这样的攀比 , 比来比去 , 终究只是虚无 。 跟人比赢了 , 只会让人得到一种阿Q式的精神胜利 , 不会增加银行卡上的余额数字;跟人比输了 , 则会伤筋动骨、身心俱疲 。
02时过境迁 , 人是会变的
最近热播的《相逢时节》中 , 年轻时的简宏成、陈昕儿、宁宥等人是最好的朋友 , 组成了“临川四杰” , 一起吃饭、玩闹、上课 。
多年之后 , 岁月的风霜悄悄爬上他们的脸 , 再相遇的时候 , 一切已经变了模样 。
上学的时候 , 天南海北的同学们聚在一起 , 因为年龄相仿、眼界相近 , 拥有着太多的共同话题 , 在一起会觉得很快乐 。
但是毕业会步入社会 , 同学们像候鸟一样飞向四面八方 , 在不同的风土人情、不同的工作环境、不同的生活氛围里 , 培养出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格局眼界 。
而当他们带着不同的思维和想法重聚之时 , 他们的三观会产生一场巨大的碰撞 , 曾经的美好和温暖 , 都成了一段被封存于时空中的过往 。
心理学研究认为 , 在没有碰面之前 , 人对于已经分别的人 , 会觉得加倍的好 , 对于那些已经经历过的事情 , 会觉得格外温情 。
换句话来说 , 校园时光无论好坏 , 都会笼罩在一层玫瑰色的滤镜里面 , 被修饰到近乎完美的地步 。
这种旧日的幻想是如此的浪漫、如此的温柔 , 但是当你真正地走入一场同学聚会 , 人世间辗转流淌过的一切回忆 , 都在不经意间一路往西 , 纵然落花有意 , 流水已是无情 , 只能感慨一句:相见 , 不如怀念 。
有些人可能还比较幸运 , 遇到了几个好朋友 , 一如当初的模样 , 依然还能够唠嗑感兴趣的话题 。
但是大多数人并不那么幸运 , 只能做到各自安好 。
人到中年参加同学聚会时 , 才明白 , “物是人非”“曲终人散”这些古诗词中的成语 , 正被演绎得如此真实和生动 。
不要在人到中年时,奔赴一场大型的同学聚会
文章图片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