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一生作诗2首,皆为千古绝唱,乾隆4万首,仅一首入选小学课本
我们现在家长给孩子起名字 , 时常会看到一个字——“赟” , 这个字的寓意很好 , 首先这个孩子是我们的宝贝 , 其次希望他以后“能文能武” , 也就是希望他不仅要读书好还要体格好 , 全面发展 。
“能文能武”这个概念自古有之 , 不过古代对“武”的要求更高 , 不只是身体好 , 还要真的会点武术!毕竟不像现在身处和平年代 , 在古代是战乱不断的 , 所以古代人小时候不仅要读书 , 还要习武 , 为的是将来做一个“文能提笔安天下 , 武能上马定乾坤”的英雄豪杰 。
在古代如果一个人被称赞说是文武双全 , 那他一定高兴的不得了 , 因为文武双全是对一个人很高的评价 , 甚至连九五至尊的皇帝也希望自己能文武双全 , 明明是个骑马冲锋、抡刀舞剑的彪形大汉 , 只要做了皇帝 , 也会尝试舞文弄墨 , 附庸风雅 , 显示自己不只会打打杀杀 。 因此 , 很多皇帝都尝试写诗 , 而帝王诗作为诗歌中一个独特的种类 , 在文学史上也有属于自己的位置 。
文章图片
这里比较典型的例子要说是刘邦和乾隆了 。 我们都知道 , 古代平民出身的汉高祖刘邦 , 虽然他被戏称为“文盲皇帝” , 却也曾因触景生情 , 写下过两首诗 。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清朝的乾隆皇帝 , 他每天都要写一两首诗 , 一生写了四万多首诗 。
一位写了两首 , 一位写了四万多首 , 虽然两位皇帝在诗歌数量上相差悬殊 , 后人却评价说“贵精不贵多” , 认为刘邦的这两首诗 , 完全可以压过乾隆的四万多首诗 , 原因是这两首诗都是质量上乘 , 堪称千古绝唱 。 那么 , 乾隆写了四万多首诗 , 就没有一首好的吗?刘邦写了哪两首诗?又好在哪里?
下面我带您揭开谜底!
文章图片
刘邦的第一首诗:《大风歌》
公元前202年 , 刘邦在垓下之战中打败项羽 , 统一全国 。 随后封赏了七个异姓诸侯王 , 包括随他征战的最主要的三大功臣 , 册封韩信为楚王、彭越为梁王、英布为淮南王 。
可是封赏完还没过多久 , 刘邦就后悔了 。 刘邦心里想 , 他们手里都掌握着军队 , 对自己和后代的统治都是一个隐患 , 为此刘邦决定铲除这些异姓王 。 韩信、彭越等人先后身死 , 刘邦的杀伐决断 , 让三大功臣中的最后一位英布十分惊惧 , 担心自己步韩信、彭越后尘 , 为此他暗中调集军队 , 先下手为强 , 起兵反叛!
公元前196年秋天 , 淮南王英布起兵反叛 , 当时有伤在身的刘邦亲自率军讨伐 , 仅仅用了三个月的时间 , 英布的军队就在垂瓦被刘邦击败 , 英布则独自向南逃走了 。
平定英布的战争基本上结束了 , 刘邦派一部分军队继续追杀英布 , 他自己则率军回到了阔别十多年的家乡沛县 。
刘邦自从秦末起兵离开沛县 , 眨眼间已经过去了十多年 , 光阴流转 , 刘邦已经完成了从沛公到皇帝的华丽转身 。 这次刘邦回乡 , 也是他当上皇帝之后 , 唯一的一次回乡 ,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高祖还乡” 。
也正是在这次还乡期间 , 刘邦有感而发 , 创作出了流传千古的《大风歌》 。
文章图片
话说刘邦回到家乡后 , 第一件事就是把父老乡亲们全都召过来喝酒 , 史书记载:
“悉召故人 , 父老子弟纵酒 。 ”《史记·高祖本纪》
“纵酒” , 说明喝的很痛快 , 一连喝了十几天 , 刘邦说要走了 , 他跟乡亲们说 , 我带来的人太多 , 都在这里吃喝 , 时间一长 , 小小的沛县负担不起 。 但是 , 他故乡的老百姓 , 都不愿意让他走 , 最后刘邦没办法 , 在郊外搭了个帐篷 , 又喝了三天 。 史书记载:“帐饮三日 。 ”《史记·高祖本纪》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盗墓笔记》里有这样一句话:比鬼神更可怕的东西 人这一生,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内心却充满算计
- 这一生无论成功还是失败 你可以很富有,但不要忘记了公平和仁义
- 朗诵 朗诵:老同学,一生的情缘!
- |关于婚姻:女人这一生,最该看透的两件事,别不知道
- 海藻|《重温》蜗居:发现“三观最正”的海藻妈,害惨了海藻的一生
- 曾仕强教授说过这么一句话:每个人的一生都是带着不同任务和功课而来的 如何辨别一个人真正的开悟?
- 前行的路上总是孤独的!我们一生当中会遇到很多的风景 前行的路上总是孤独的,我们必须前行
- 因俄乌冲突,上海公园2位退休老人大打出手:人一生什么最重要
- 张小娴曾问:“多少年来 人这一生,最应该善待的人,其实是自己
- 网易 那个被嫌弃的「男孩」的一生: